理清楚思路后,再翻閱這本資料,程野的目標瞬間清晰起來。
既然這只是首輪篩選,并非最終選址,那就沒必要急著關注那些劍走偏鋒的特殊地形去當異類。
哪怕在他看來,某些被忽略的區域若能善加利用,潛力未必輸于熱門地點。
但前幾輪篩選的核心,顯然是評判檢查官的包干理念是否貼合實際、知識儲備是否扎實。
那些應用于特殊地形的“奇思妙想”,既缺乏案例支撐,也未必能得到考核組認可,反而可能因為脫離常規被扣分。
所以,最優解是選一個不算熱門、也不冷門,卻能精準展現自身優勢的地點。
程野指尖在資料上快速滑動,先劃掉了第一批無效選項,所有距離幸福城超過六十公里的地點。
理由很簡單,前期建設的物資運輸依賴機動部隊,但現在的情況時降雨頻繁,暴雨隨時可能沖垮臨時道路,延誤運輸周期,更別提途中可能遭遇的感染體襲擾。
一旦距離過遠,單是物流損耗就可能拖垮初期建設。
更為關鍵的是水電網絡,遠離主城意味著要從零開始搭建供電供水系統,這不僅需要額外投入大量資源,更會成倍增加流民的安置難度。
對他這個缺乏建設實操經驗的人來說,無疑是自設關卡。
緊接著,他又劃掉了距離工業區六十公里以上的區域。
同樣的道理,大部分建筑材料、工具設備都需要從工業區調配,近則運輸效率高、成本低,遠則可能因延誤導致工期停滯。
以幸福城和工業區為圓心,各畫一個六十公里的圓,兩圓交集的區域瞬間凸顯出來。
程野用筆尖沿著邊界劃了一圈,數下來符合條件的地點竟有十三個之多,比預想中更豐富。
其中最顯眼的是一座縣級規模的舊時代縣城。
問路縣。
資料顯示,這里曾是超凡者激戰的戰場,所以內里建筑多已坍塌,僅剩寥寥無幾的居民樓框架還立在廢墟里,以及城區邊緣的零星店鋪還保持著相對完整的形態。
值得一提的是,縣城地下的供水與排污管網或許尚存,但想要重新啟用,勢必要投入海量資源整修,光是清理管道內的淤積與破損,就可能耗盡初期物資配額。
這也是幸福城遲遲未動手占據此地的原因,畢竟連緩沖區的管道都三天兩頭出岔子,沒人愿意在這種“基建黑洞”上賭一把。
此外,還有兩座曾為縣級規模的鄉鎮‘長水鎮’、‘云水鎮’(常駐人口均超十萬),以及一座鎮級規模的村鎮,‘大波鎮’(約三萬人)。
讓程野微微矚目的是,大波鎮有一座小型水電站,渦輪機雖早已被拆走,但壩體完好無損,當年肯定是按照百年工程的標準去建設的,沒有偷工減料。
若能重新安裝設備,足以支撐整個衛星城的初期用電。
更妙的是,壩體形成的水庫水質達標,既能解決飲水問題,又能提供灌溉水源,簡直是天然的“雙保險”。
當然,大波鎮之所以淪為無人問津的廢墟,也有很致命的一點原因。
這里的水系接著臨江,臨江漲水,大波鎮就會變成沼澤一片。
每一次漲水過后,變異植物的種子都會被水流帶來扎根。
所以偶爾過去一次,就能從中找到發芽生根的變異植物,似張小凡帶來的那四株白水草就是這么來的。
最后是周邊八個大型村莊。
這些村子的民居大多還算完整,能勉強供人初期居住。
但選擇這里意味著要走“拆遷復建”的路子,先平整現有房屋,再按規劃重建,等于給自己憑空添了道工序,適合有經驗、有時間的占地盤,而不是當下這種需要快速安置出成果的階段。
當然,資料末尾還注明,檢查官也可自選地形從零建設。
但這一條直接被程野無視了,就算真要選擇這種地方,也需要獲得承包資格后,再向檢查站專項申請。
現在就寫個“我要平地起高樓”,恐怕第一輪就得被篩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