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哪里呢”
程野思索片刻,決定啟用三次場外咨詢的機會。
這機制有點像他穿越前看的選秀節目里的“求助環節”,明著是輔助決策,實則在考驗檢查官的判斷力、經驗,以及人脈廣度。
“小張,我要打電話。”
“可以。”小張恭敬應道,“您只需說明要咨詢的對象和問題,我們會代為轉達并記錄答案。”
不能親自通話?
程野愣了下,隨即恍然,這輪測試的設計確實巧妙。
若是親自打電話,完全可以讓對方幫忙輾轉詢問,變相突破三次限制。
但由工作人員轉達,一個問題對應一個答案,絕無鉆空子的可能。
“好,第一個電話,幫我打給工務署的劉工。”
程野沉吟道,“向他詢問大波鎮白水壩的現狀,壩體是否還能運轉?若不能,維修所需的資源與技術門檻如何?請他用專業術語說明。”
“是!”
小張拿起防務通低聲吩咐了幾句,全程沒追問劉工是誰,顯然檢查站早有專人負責對接各部門,確保咨詢渠道暢通。
大約十分鐘后,一張寫滿字跡的白紙由工作人員遞進會場,送到程野面前。
此時會場里已不少人開始場外求助,不時有白紙傳來遞去,氣氛比剛才更顯緊張。
見程野這個見習檢查官也順利拿到回復,不少檢查官暗暗側目,顯然沒想到他才執勤沒多久,就在緩沖區有能搭上線的人。
“還真是嚴肅,以前上學的時候都沒經歷過這個場面”
程野展開紙張,上面足足寫了五百多字。
劉工果然沒用大白話,通篇都是工程學術語。
“據新紀33年第12輪基礎普查,白水壩的壩體混凝土等級較低(c25),長期暴露在自然環境中,碳化深度檢測值3.2c超出安全閾值1.1c需做表面碳化處理,溢洪道閘門啟閉機銹蝕度78%,齒輪箱需整體更換,輸水隧洞存在3處裂隙,最大寬度0.8,需注漿封堵”
末尾還附了句總結:“修復至可運行狀態,需c30混凝土80立方米、鋼筋12t、液壓啟閉機1臺,建議配備2名結構工程師+15名熟練技工,工期預估15天。”
這些東西若是拿給外行,定然分析不出白水壩的損壞程度,只能憑借最后的建議衡量難度。
但落在程野眼里,卻讓他心里有了底。
村鎮級水電站多建于20世紀后期,也就是千禧年前后,距今百年左右。
最初是作為整體電網的補充,后來因為基建的快速發展,變成了對外承包的產業項目之一。
屬于一次性投入大、回報率低、回報周期長的優質投資項目。
但混凝土碳化是不可逆的自然過程,即使私人承包后維護良好,碳化深度也會隨時間緩慢增加。
而普通混凝土在自然環境中,年碳化深度約為0.1-0.3c100年累計碳化3.2c說明壩體要么處于干燥、少污染的環境,要么就是過去這些年仍然有定期簡單的維護。
“有維護痕跡,又有修復可能.”
程野思路快速流轉,“看來幸福城以前動過心思,恐怕礙于資源消耗大、回報率低才擱置。”
這恰恰說明大波鎮是個潛力股,水電難題能通過修復舊設施解決,比從零建設節省至少70%的資源。
當然,劉工給的信息是“修復至可運行狀態”,這要是放在現代肯定是行不通的,連最基礎的各項數據檢驗都過不了。
但放在廢土里卻不算什么,現代標準里的安全冗余在此刻是奢侈品,要想一次性修好舊時代流傳下來的設施,其難度不亞于重建。
當然,程野腦子里閃過一個大膽的念頭,或許能用行動點加速修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