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這得拿到承包資格后親自嘗試,還得想好如何跟施工隊解釋進度異常,暫時只能按下不表。
“選擇大波鎮,水電都能解決,就剩運輸線路了”
程野手指在地圖上快速滑動,將拾荒者那里聽來的零星信息飛速串聯,在腦海里勾勒出從幸福城到大波鎮的路線圖。
在場80名檢查官里,他是唯一沒出過外城的見習官,只能靠二手信息和地圖想象路況。
這是劣勢,卻也是優勢。
他沒有任何主觀經驗干擾判斷,只會用最客觀的數據,如距離、地形、障礙點評估運輸難度。
而超算驗證方案時,必然也會采用純數據模型。
他這種理想化分析,反而可能在超算評估中脫穎而出。
“小張,第二個電話,幫我打給緩沖區b-7區天元社區的宋老,請幫我詢問從幸福城前往大波鎮的難度,用拓荒的眼光去看待。”
“是。”小張迅速記錄,轉身交代下去。
這一次等待的時間格外漫長,約莫十五分鐘后,才有工作人員捧著一疊厚厚的紙張走來。
不同于之前的單頁回復,這次竟足足有十多頁,裝訂得整整齊齊,在一眾單薄的回復紙中格外顯眼。
坐在門口的檢查官忍不住驚訝抬頭,還以為是哪位高期檢查官動用了重量級人脈,才換來如此詳盡的資料。
直到紙張被送到程野面前,會場里投來的目光多少帶了些詫異。
連帶著丁以山也不露痕跡的瞥了眼,嘴角幾不可察地勾起些許弧度,似是肯定。
但這些,程野此刻都無暇顧及,翻閱得到的信息后,他心里只剩一個念頭:
還真是家有一老,如有一寶啊!
宋老能從舊時代熬到現在,在無數次生死邊緣摸爬滾打,經驗果然深不可測。
不僅聽出來了他的言外之意(即不看紙面數據,只論實際風險),還調動了社區內拓荒兵團老兵的集體智慧,給出的回復堪稱活地圖+生存手冊。
前幾頁是路線拆解,細致到每一段路的風險等級:
出城沿舊省道行駛是最優選擇,這是幸福城斥資維護的主線路,由百鬼幫負責看管,路面平整,適合車隊運輸,可直達大波鎮外圍,但最后20公里需轉入縣道。
縣道是第一道坎,路面多處坍塌,感染體與變異獸出沒頻繁,尤其靠近程野圈出來的那個縣城,即“問路縣”廢墟的路段,常有感染體游蕩,還有變異獸成群結隊的襲擊人類。
最后的7公里鄉道更棘手,全是土路,只要雨天,必然泥濘難行。
再加上臨江若是漲水,這一部分肯定要被淹,到時候開船恐怕都難走。
中間幾頁標注著沿途的高風險點。
問路縣廢墟是頭號威脅,曾是舊時代的縣城,如今成了感染源巢穴。
饒是幸福城如此大力度的多年清掃,依舊有源源不斷的感染源冒頭。
臨江支流的水下藏著另一重風險,從主河道匯聚而來的感染源多潛伏在水底,尤其在汛期,極易突襲水道周邊人類聚居地。
更令人驚喜的是后幾頁,竟完整標注了大波鎮內的具體情況,連程野手頭這份資料都未曾提及。
比如鎮西頭的“家家樂超市”,整體結構完好,承重墻未受損傷,清理后至少能供五百人短期居住。
又比如鎮中心的辦公樓雖有破損,但框架穩固,修葺后可作為臨時辦公場所,甚至頂樓的水塔還能修復使用。
鎮東頭的廢棄糧站有地下倉庫,防潮性極佳,適合儲存物資
這些信息旁都標注著具體時間,最早的是今年四月,最晚的竟在兩天前。
顯然,天元社區的居民雖不外出,卻從未切斷獲取外界信息的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