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帶了鑰匙!”
江川從兜里摸出鑰匙,走到防潮箱前,打開鎖扣,將里面的資料取了出來。
上面密密麻麻全是數據,他看不太懂,徑直遞給程野。
程野接過資料翻看,上面的專業術語不少,尤其是有關水電站輪機組的詳細參數,他一時半會也看不太明白,但基礎數據還是能看懂的。
資料顯示,白水壩的裝機量在300kw左右。
根據這個數據倒推,能得出當年河道的流量應該在12立方米左右。
也就是說,寬4米、深4米的河道,落差5米左右,流速0.5米左右,算是非常平緩的小河。
但時過境遷,如今的河道流速顯然在1米往上,按照這個推算,發電機組的功率至少能提到500kw左右。
這已經是個非常可觀的數據了,通過儲能設施,這座水電站一天就能提供一萬度電出頭,完全能滿足大波鎮的需求,甚至還能往周邊輸電,比如供給問路縣以及附近的長水鎮、云水鎮。
“甚至修好以后,等幸福城的基建接過來,這座水電站完全可以供我一人使用.”
程野不禁意動。
若是能擁有一座屬于自己的水電站,他就再也不用愁吊墜的充電問題了。
到時候用電多少、電去了哪里,還不是他說了算?
當然,現實的問題也擺在眼前,修復水電站的資金,購買輪機組的費用,每一項都不是小數目。
白水壩的水頭高度只有5米,只能適配軸流式水輪機組,還得看幸福城的倉庫里有沒有存貨才行。
翻到資料后面,是這些年普查留下的各項數據:
從新紀5年開始,最初的普查是兩年一輪,持續了8輪。
到新紀21年改為三年一輪,最新的記錄停留在新紀33年的第12輪。
根據最新數據,程野又走出機房,對大壩整體做了更詳細的評估。
整個過程的專業程度,看得江川在一旁直咂舌。
他實在想不通程野到底是怎么做到一輩子都沒出幸福城,卻能立刻上手外面的基建設施調查。
而掌握的數據越多,程野越能理解這處設施被廢棄的原因。
資源投入與產出完全不成正比!
與其耗費精力修復這種零散的微型水電站,不如集中力量維護好工業區的大型水電站。
幸福城建設初期,自然要把資源攥成拳頭,集中發力。
到了大開拓時代,又專注于對外掠奪資源,根本無暇顧及周邊。
直到今天,大量人口被行者影響而來,才有了余裕矚目周邊。
否則,這座白水壩恐怕還會繼續沉眠,直到某天被臨江的洪水徹底吞沒,消失在歷史長河里。
“江川,幫我拿紙筆過來,再把車開近點。”
“好嘞。”
等江川把東西拿來,程野坐在皮卡后排,用膝蓋當桌子,開始低頭畫圖。
這不是普通的平面圖,而是從他腦海里拆解出的工程圖。
這座白水壩的原始工程圖紙想來應該早就遺失了,這張手繪的圖紙,恰好能為后續施工提供參考,避免返工浪費時間。
從壩體裂縫的修補方案、啟閉機的替換零件標注、到水輪機的安裝位置定位,幾項需要立刻動工的工程點,都在圖紙上做了明確標注。
至于輸送電力的線路規劃,程野倒不打算親力親為。
這類事交給下屬的工程師更合適,這些人對材料造價、線路布局肯定更加熟悉。
做完這一切,窗外的天色愈發暗沉,淅淅瀝瀝的小雨也逐漸變成了中雨。
在這座與世隔絕的水電站里,程野竟一時忘記了時間,徹底沉浸在修復方案的構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