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野扭過頭,若有所思地問道,“這樣的人是不是會不容易管理?”
“嗯?”江川愣了下,隨即苦笑道,“是的,確實很難管理。”
“這些遷徙來的人,大多是中小型聚集地的居民,早就習慣自己拿主意,野外生存經驗也很足。程檢查官要是想建大波鎮,挑人的時候得格外留意,萬一遇到‘硬茬子’,他們未必會完全按你說的做。”
他頓了頓,又補充道:“但反過來說,要是挑對人,建設難度會降一大半。很多事你只需要吩咐一句,不用手把手教,他們自己就能辦得利落,哪怕初期環境再苦,只要讓他們看到未來的奔頭,也不會多抱怨。”
“清楚。”
程野點點頭,聽出了江川的言外之意。
不就是畫大餅嗎?
然而給予流民太高的期待,最后兌不了現,反而會引發更大的不滿。
更關鍵的是,這些人有自己的生存常識和獨立思想,未必會接受他那些違背廢土常識的規劃。
比如優先修去水電站的這條基建線路,而非加固大波鎮整體防御。
或者投入資源去捕魚,開辟飲食市場,而非盡快建設容身之處。
哪怕這些事情在以后的眼光看來,恰恰是大波鎮長遠發展的關鍵。
“流民營地里有完整的家庭嗎?”程野忽然換了個話題。
“有啊,而且有不少,被行者影響以后,很多都是拖家帶口過來的,老人、孩子都有,聽說還有舊時代六十多歲的老人,身體硬朗得很,還能幫著搞建設、指導規劃呢。”
“嗯。”
程野應了一聲,心里有了更清晰的想法。
比起單純招募青壯,他更傾向于挑選完整的家庭。
這樣既能快速形成穩定的社會結構,也能讓漁獲處理、物資管理、基礎建設等不同產業都有人接手,避免出現“重勞力、輕后勤”的漏洞。
只是,其他競爭包干區域的檢查官會怎么選?
是優先搶青壯,搶能夠建設衛星城的人,還是也看重家庭單位組建基礎?
現在還說不準,只能走一步看一步,見招拆招。
另外,還要做好第一批啟動的衛星城名單里,沒有大波鎮的打算。
但這一點,程野早有預備。
反正建設未必非得先出城,他大可以在緩沖區先做好規劃,再去社區找宋老借一批人手提前培養,把漁獲處理、基礎建設的團隊班底搭起來。
等拿到正式的包干資格,整個計劃就能立刻鋪開,說不定比倉促加入第一批建設,效果還要好。
除此之外,天元社區步行街的建設也是重中之重。
這可是元老吩咐下來的任務,按照分量而言,比衛星城還要重要。
隨著拆遷進入尾聲,接下來的建設必須要他親自盯著,把控進度。
只有把步行街建好,未來大波鎮產出的魚獲、加工品,才能堂而皇之地擺到這里銷售,形成“生產、運輸、銷售”的完整鏈條。
這些環節的邏輯,程野心里已有了初步思路,只等考核結束閑下來,就能整理成落在紙面上的閉環計劃。
思索間,皮卡車已經駛到了南檢查站門口。
說起來這還是程野第一次接受檢查,按照規矩,要從d口進入。
不過兩人沒有著急,直到秦峰的電話打過來,確認他已在站內等候,才緩緩將車駛入d區通道。
“咦,董檢查官?”程野剛搖下車窗,就看到了檢查桌后熟悉的身影,忍不住愣了一下。
“程檢查官?”董星也認出了他,臉上滿是疑惑,“你怎么會從外面回來?出外勤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