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不會有任何差別。”
程野點頭,手指移向旁邊的家庭房海報,停留在下方的福利上。
“家庭房除了配備獨立水電、活動空間外,還享受專屬‘福利包’,也就是我說的會員卡,這張會員卡的作用也很簡單。”
“第一,獨立電路的電費、水費全免,只收基礎住房物業費。這錢用來請人打掃家庭房區域的衛生,還有維修水電管線等等,用不完就會存起來當成維修基金,應對意外損壞。”
“第二,買生活用品一律九折。沒錯,所有東西都九折:牙膏牙刷、毛巾水盆,新衣服新鞋子,全按九折賣。不過有規矩:嚴禁倒賣,每個家庭有購買額度,不能無限制囤積。”
“第三,勞動報酬額外給‘家庭積分’,每個人干滿一周給1分,積分能抵下個月的房租、物業費,等大波鎮的公共設施建起來,還能抵扣使用費用,以及醫療點建設成功后,治療的費用也可以用積分抵扣。”
關于刺激消費這事兒,現代留下來的標準答案實在是太多了,就看他現在想用哪一種,哪一種更適合大波鎮。
而且有一點很明確,刺激家庭,比刺激個人容易得多。
人攢錢,無非是為了抗風險、保證生活質量不會因為意外瘋狂下滑。
可要是有個保底,讓生活質量至少有個下限呢?
可要是周邊的人生活質量都在飛速提高,自己手里的錢卻在貶值呢?
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
只要把那點往上奔的心思勾起來,消費循環一建立,大波鎮就能快速進入良性節奏。
“那九折我們會不會虧啊?”王康遲疑了半天,終于忍不住問。
幸福城給每個衛星城的物資價格都是統一的,不會因為誰需求大就打折,不然第一批12個衛星城早就占盡優勢,后面的根本沒法吸引流民。
所以程野搞九折,差價只能從大波鎮的建設資金里補。
“虧?”
程野微微點頭,“無論是短期還是長期,只要我們沒辦法建設生產這些物品的產線,把成本打下來,就一定會虧。”
“那”王康有些急了。
“別急,先跟著我的思路繼續往下,有人虧就有人賺,我們虧了,誰賺了?”
“唔”王康頓時愣住,半天后從嘴里吐出兩個字,“居民?”
“對,虧的是大波鎮的資金,富的是大波鎮的居民。”
程野點頭。
幸福城都在燒錢貼補衛星城,用多年積累的資源推著建設走。
大波鎮想安置流民、搞發展,哪能不燒錢給居民讓利?
想要有消費,就得先燒錢刺激,刺激起來了,才有賺錢的可能。
要是連消費力都沒有,拿什么談發展?
“大波鎮的居民富了,手里有東西了,建設自然就起來了。”
“人人日子過好了,才會對這兒有歸屬感,有了歸屬感,還怕沒未來嗎?”
王康琢磨著,忽然有些明白程野設計的這套模式精妙在哪里了。
一窮二白的流民家庭,啥都沒有,腦子一熱說跑路就跑路。
可要是他們在大波鎮有了房子,有了穩定的活計,家里擺著攢錢買的桌椅、儲物柜,還有一堆生活用品,再加上只能在大波鎮用的積分
“有未來,他們就跑不了了?”王康下意識接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