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野并不意外王康的顧慮,反手又往柜臺下一掏。
嘿,又是一卷海報。
六輛車拼起來的海報墻,四十五張施工圖紙哪夠?
除了整體規劃,他連內部構造圖都一并畫全了。
比起第一卷大海報上對整個鎮子描畫時的粗獷,這些內部構造圖要簡單得多,畫得也更精細。
王康連忙接過來,沒地方貼,就蹲在地上一張張鋪開。
因為一開始就打算安置家庭,程野在居住單元的設計上,一共安排了三種類型:
大通鋪、家庭房、獨立單間。
此刻鋪開的圖紙上,內部構造和標準都標得清清楚楚。
大通鋪,所有選擇大波鎮的居民都能長期住,不收任何費用。
家庭房分大小兩種,小的能容下四到六人,大的能塞下六到十人。
里面不光有上下鐵架床,還留了塊活動空間,能擺儲物柜、桌椅之類的物件。
更關鍵的是,有單獨的電路和水路,不出門就能打到水、用上電。
獨立單間就更像樣了,雖說只能住兩人,空間卻有四人房那么大。
“構造一個能快速循環的經濟體系,重點不在怎么給居民發錢,而在于怎么把發出去的錢快速收回來。收得越快,發的時候顧慮就越少,反之亦然。”
程野邊說邊用手指點著圖紙。
“那家庭房和獨立房收費會很貴?”王康愣了愣。
流民們本就保守,尤其拖家帶口的,抗風險意識強得很。
想用獨立住所就讓他們把錢全砸進來,聽起來有點懸。
“民以住為先,住所的收費是相對的,不存在絕對的貴或便宜。”
程野笑了笑,這一套經濟體系并不是他深思熟慮的結果,而是真正意義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設計出來的。
“說復雜也復雜,但你可以簡單理解為,居住環境就是張會員卡,卡本身不值錢,很容易就能擁有一張,值錢的是它附帶的一些功能。”
他蹲下身,一張張捻開海報,干脆把王康當成流民來解釋。
作為未來的搭檔,這些事必須說透,得讓王康真正明白大波鎮的特殊之處。
只有王康自己吃透了,才能在跟居民打交道時,把理念準確傳出去。
先是大通鋪的構造圖,里面也是上下鐵架床,為了省空間,床挨床排得密密麻麻,上一個人的腳幾乎對著下一個人的頭,中間沒半點空隙。
每個房間塞五十人,配兩張兩米五長的公共桌子,幾乎沒留活動空間。
“作為免費福利,大通鋪只給基礎床位和公共用電。自來水按次按量收費,不過大波鎮靠河,成本比別的衛星城低得多,收的是成本價。除此之外,得守集體規矩:晚上統一熄燈,共用衛生間和洗衣區。想單獨用充電口?按次交錢。想用獨立儲物空間?也按時間和次數收費。”
“充電.”王康下意識張了張嘴,流民能有什么需要充電的?
但他沒有打斷,而是繼續順著程野的話往下聽。
“除了這些基礎福利,流民想買物資,價格跟其他衛星城一樣。比如一件新衣服,別處賣30幣,這兒也賣30幣,一分不便宜。”
程野頓了頓,又補充,“要是覺得不安全,想買槍買子彈,也是市價。”
“生活用品也一個價?”王康追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