嘩。
不等哈林話音落地,場下的檢查官們已經忍不住發出一片驚嘆。
六千青壯?
分給32個小組,一組平均只能分到187人,這和500人的目標相去甚遠。
要是哪個組能多爭取些青壯年,優勢簡直不可估量。
哈林顯然早料到會有這樣的反應,沒有立刻制止,任由眾人議論了一分鐘,才抬手示意安靜。
會場重新恢復安靜后,他繼續說道:“除了青壯年之外,無孩夫妻占15%,共3000人;有孩家庭占30%,共6000人;有孩且有老人的家庭占25%,共5000人。”
又一輪嘩然聲響起。
隨著人員構成詳細公布后,實際情況和大家最初的預期差距越來越大。
“第一輪考核不是說可以全選青壯年嗎?”羅庫克扭頭看向加西亞。
“你也說了,那是第一輪。”加西亞一臉怔然,“說不定是第一批12個衛星城都不愿意接收這些人口,才強制讓我們通過考核來接收?”
沒人知道答案,但可以肯定的是,每個考核組都必須做出抉擇。
而抉擇的關鍵,顯然就藏在這些人口數據里。
“現在宣布初始積分發放規則:選擇青壯年,每人積1分;選擇無孩夫妻,每人積1.5分;選擇有孩家庭,每人積2.5分;選擇有孩有老人的家庭,每人積3分。”
分數公布后,場中反倒瞬間安靜下來。
所有人都不再說話,而是飛速盤算著積分背后的差距。
青壯年和有孩有老人家庭之間,積分差距足足有三倍,這差距實在夸張。
而就廢土的整體形勢來看,一般能有這樣的家庭配置,處在中間的夫妻倆,他們的勞力通常能按1.2個青壯年計算。
孩子最多只能算0.2,老人則估算為0.4。
按一孩一老來算,這樣一個四口之家的總勞力就是3。
和青壯年相比,勞力上低了2,但能換回來三倍的積分,這絕對是筆劃算的買賣。
但顯然,一孩一老這種極端簡單的情況,不會出現在這次考核里。
丁以山似乎很是滿意場中檢查官的反應,竟然接過話筒開口說道:
“有孩家庭,均為兩孩,而且是一男一女。”
“有孩有老人的家庭,均為三孩兩老,兩男一女。”
“第二批衛星城,我需要你們展現給我、展現給幸福城的,是包容能力,是智慧,是在逆境中尋找發展的能力。”
“捫心自問,要是只帶著一群青壯年搞建設,需要你們這些檢查官嗎?”
“我要看到的,是你們有信心、有膽量去選擇這些家庭,用你們的能力彌補勞力上的劣勢。誰有能力,第二批的包干任務就交給誰,要是現在就怕了,也可以,提交一份退出競爭的申請就能走人!”
擲地有聲的話語落下,場下依舊鴉雀無聲。
眾人心里繼續盤算著:
無孩夫妻,女性按照0.7勞力計算,對比兩個青壯,差距15%,卻能額外得到50%的積分。
兩孩家庭,總勞力2.4,對比四個青壯年,勞力差距40%,卻能換回150%的積分。
三孩兩老的七口之家,總勞力3.8,對比七個青壯年,勞力差距45%,卻能換回300%的積分。
數據一列出來,選擇無孩夫妻的性價比遠高于選擇青壯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