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上回嘗過味道,確實是頂好的荔浦芋頭。
開了春,芋頭自然也不禁放,最好快些吃掉。
既如此,不如拿芋頭跟肉做個菜。
考慮到成本合適,再要吃起來方便,不用吐骨頭去殼什么的,豬依舊是最好的一個選擇。
豬肉、芋頭。
宋妙想到了一個南邊年節時候的壓桌菜:芋頭扣肉。
這個菜的食材特別重要,先要選好肉,最好是真正五花肉,肥、瘦、肥、瘦層層交疊,至少也要有五層,才有臉自稱為五花。
再要挑好芋頭,上選自然是荔浦芋頭。
還要配一個極香的料汁——里頭頂頂要緊是料汁里要下一料廣南腐乳。
此時大魏各地都有腐乳,但廣南的腐乳味道卻與別地味道不同,塊狀更小,質地軟滑,表面酵出一層半透明的膠狀——這一層奇香,里頭則是咸香而不齁,鮮味十足,回味綿長。
有了這三樣,再把握好火候,便能做得十分出彩。
雖只是添菜,定了大菜,這扣肉里頭五花到底是有些肥膩,當還要加一個解膩佐菜。
正好今次學生們送來了兩袋桃子,酸是酸,但也有好處,非常脆,而且是硬脆。
后院現成就種了一角紫蘇,另又有一片薄荷,天一暖,滿地都莖葉亂爬,葉子雖然又小又嫩,香味比不上夏天時候,但也勉強已經能用了。
桃子、紫蘇都有,只要補點仔姜,就能做桃子紫蘇姜,酸甜開胃,微微辣,絲絲咸,脆生生,正好佐飯。
得了這兩個添菜,哪怕太學的膳房實在敷衍,他們應當也是能送進去兩碗大飯,幾只炊餅,足可以吃得飽,又吃得好的,不至于太虧待了。
計劃妥當,宋妙順手就把那酸桃子給洗凈切了片,又下鹽去先腌著,再去得后院,薅了一大片紫蘇,把成形的葉片都摘了下來,拿水洗了晾放。
趁著天色還有些半明,她取了燈籠,預備出門買些仔姜回來。
然則剛鎖好門,還沒走幾步,宋妙就見得對面迎過來兩個人。
那兩人一前一后,各走各的,互相也不搭話,但聽得宋妙關門動靜,又見她提了燈籠走來,頓時便似老鼠見了貓似的,紛紛躲到路邊,唯恐真正打上照面。
天色半黑,自然是看不太清對面人相貌的,只能勉強辨認出是兩個男子,不知年齡。
這兩人一個中等身量,另一個卻很瘦,也很矮。
兩人穿著都尋常。
宋妙只掃了一眼,沒有盯看對方的臉,提著燈籠就走了。
她走了挺遠,才聽得二人在后頭敲門,又低聲說話,像是在自報姓名。
敲的是宋家對面那扇門。
方才家里吵了半天,又打又鬧的,對面那宅子卻全無反應,大門也關得死緊,此時二人去拍門,聲音不大,動作也小,卻是一下子就敲開了,很快閃了進去。
那門立時又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