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妙一應推說不知,只說要回去再問。
這人便又把昨夜細節反復來問。
中午進的巡鋪門,兩個巡捕輪番換著來問話,直直耽擱到下午,申時過了,才算把這案子報完。
宋妙卻是并不奇怪。
這本也在意料之中。
她甚至覺得當自己形容那幾人相貌的時候,對面巡捕已經曉得正主是誰了,不過在拖時間而已。
等出了巡鋪的門,她沒有耽擱,轉頭又去了京都府衙。
這一回是要查對宋家宅子的地契、房契存檔,另有是否有人交來房屋買賣定帖、正契。
辦差的吏員道:“此事要提前登名——明天名額已經滿了,你后天再來吧。”
宋妙應了,道了謝,又問了具體時辰。
等她走出門,還沒走遠,就聽得屋子里兩名吏員在說話。
“聽說昨日府尹來了,把左右巡院幾個官人,另有好幾名判官都叫了過去,個個出來時候,臉色都不怎么好看。”
“什么風把府尹都給吹來了——不過今年確實比往年都亂,上元節人丟得也多,不是說還走丟了個繡娘,帶著頂難得的繡樣在身上。”
“好似是崔尚書女兒的嫁衣吧?”
“州橋那樣地方,竟也能走丟。”
“我聽有勾押官說,走的是條小徑,隔著汴河,對面就是大相國寺,穿過去是保康門。”
宋妙一下子就不著急走了,站定聽了一會,等兩人轉去說其他的了,方才離開。
她沒有直接回家,而是繞去了州橋,找個鐵匠鋪子買了柄剔骨刀,又要了個軟夾籃裝好,出來后,也不用問路,徑直朝大相國寺方向而去。
走不了多遠,她就尋到了兩名吏員說的地方,想著兩人對話,同當日見的懸賞文書,索性在街上走了一遍。
此地本來十分繁華,但是按照二人所說,那沈荇娘走的并非大道,而是小徑。
宋妙走第一遍的時候還沒看見,等來回反復找了兩趟,才在一棵大樹、一間小屋旁找到了那條小徑。
眼下天色已經有點晚了,不過路上的行人并不少,她身上帶著新買的剔骨刀,心中很有些底氣,邁步就走了進去。
岔道并不短,走了一刻鐘有余才到底,左右并無人家,全是墻,岔出去就是保康門瓦子。
保康門瓦子繡坊云集,宋妙找了好一會,才看到了那間“云香繡坊”。
天色不早,繡坊已經關門了,門外依舊還貼著沈荇娘的懸賞告示。
她上前仔細看了看,左右又走了一圈,復又原路返回,到了州橋邊上,這一回卻是擇大道走去了那繡坊。
走大道卻只花了一刻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