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說:“上頭簡直要把人供起來每日燒幾炷香——前日他要人,一開口,秦判官自己屁顛屁顛跑去城西、城南好幾處營中借人,聽說舍了老臉,連夜討回來三百兵。”
蔡秀很快就聽明白了。
那韓礪能統籌這許多事,靠的全是上官大力支持。
沒有上官,他屁都不是。
但有了官職差遣,自然有權,借著那權勢,便是個學生,都能輕易使動成百上千人。
蔡秀一時激動起來,也想明白了許多事。
他已經看清楚了,人地兩生,光憑自己,是很難做出東西來的。
韓礪有秦解后頭坐鎮,自然重要,但是那保駕護航,真正做事的辛奉也不可或缺。
那他蔡秀的“辛奉”又在哪里呢?
隔天一早,他就守在了張法曹門外,匯報完前日事情,又道:“我畢竟是個生人,下頭難免輕忽怠慢,斯事緊急,還請法曹安排個把老練的來幫忙搭個手,想必能推進得更快些。”
蔡秀在這里惦記人,小蓮在那里卻惦記著吃。
她跟著程二娘走在路上,走著走著,腦子里不由自主就想起了昨日那琉璃饃的味道,有些走了神。
拇指大小的饃塊,炸得金黃,通身裹滿了糖汁,酥酥脆脆的,是很酥松的口感,一點也不硬。
咬進去里頭軟乎乎的,里頭帶著暖暖的小小一汪甜水,甜得剛剛好,不油也不膩。
又香又甜,外酥內軟。
原來那又干又硬的饃能變得這么好吃!
小蓮忍不住拉了拉程二娘的手,道:“娘,等我長大掙了銀錢,天天給你和姐姐做那琉璃饃吃——可真好吃!”
程二娘本來一心放在路邊店鋪,只想看看哪一家要人,聽得女兒說話,不免笑道:“那我們小蓮得好好努把力,糖這樣貴——娘等著!”
小蓮只覺得自己一下子就有了很重要使命,點頭不迭,又道:“姐姐說這用綿白糖同冰糖做了更好吃,若能有蜂蜜……”
她說著,口水是真的流了出來。
“那就更貴了。”程二娘隨口應道。
小蓮卻當了真,擺著手指頭數,心中默默記了數,又走幾步,復才道:“娘,我可以自己留在屋子里的——院子里木頭、后門、房門,許多門,我都沒來得及擦!”
程二娘笑了笑,只把女兒扒拉得近些,并不答話。
做人要知進退。
自己一個借住的,把個五六歲女兒留在家中,自己出去搵工,是個什么意思?
便是小蓮再懂事,依舊不過是半大,一來二去,只怕真成了叫那宋小娘子幫帶孩子了。
——這樣不要臉皮的事,她是做不出來的。
但程二娘身無一技之長,又一口江南西路味道的官話,找起工來,實在艱難,往往早出晚歸,帶著小蓮在街上轉悠一天,也沒個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