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捕們雖然走了,但臨走前早把事情分說清楚。
那湯獲得了小舅子送來消息,又聽親爹交代了情況,哪里還又不曉得自己先前是冤枉了宋妙。
他自覺尷尬,倒是老實認了錯,連連躬身拱手,臊道:“給小娘子賠個不是,實在不知我這爹記得這樣錯……唉!”
宋妙無緣無故被潑一頭臟水,自然不悅,道:“客官這會子道歉,只有我一個人聽到,可你今早那樣氣勢洶洶上門找事,兩學食巷,數百人親眼見到、親耳聽到,人生來就有口有舌,回去之后,不知會怎樣四處傳揚。”
“我一人支應門戶,正以擺攤謀生,樣樣都做得用心,自認對得起掙的這份辛苦錢,眼下只因你隨口一說,便污了名聲——你待怎的辦?”
那湯獲同他鄰居、族兄一同上門,親眼見得宋家情況,此時被宋妙一問,盡皆慚愧,都說不出話來。
湯獲道:“我便按著宋小娘子早間說的,敲鑼打鼓,上那路口向你賠禮,同一巷子人說清楚是我錯怪了,倒叫你背了鍋……”
又一迭聲道歉。
左右兩個幫手也跟著一起賠不是。
見這三個認錯認得快,態度也端正,宋妙自然見好就收,點了點頭,答應不再揪著不放。
那湯獲又道:“這回是我惹出來的禍事,本來也該早早就來認錯,只是我那老爺子還沒好,家小還在鄉下,又得了急病……”
宋妙并不是那等不通情理的,道:“我給你寬限兩日,再拖也不行了!”
三人又一迭聲道謝,忙叫車的叫車,叫大夫的叫大夫,另還有好聲好氣送宋妙出門的。
作別之后,宋妙剛出了橋頭巷,就見巷子口好幾個人來來回回,探頭探腦。
看到宋妙,那幾個人先后眼睛都亮了,上得前來,試探著問道:“是宋小娘子罷?”
宋妙點了頭,問道:“請問諸位嬸子、叔伯有何見教?”
她記性甚好,此時不過一眼掃過去,就認出了對面好幾個都有些眼熟,應當是早上跟著進過宋家看熱鬧的。
“聽說你們宋記只要夠了三十份,不拘糯米飯也好、燒麥也好、那雪蒸糕也好,都能送到家門口,是也不是?”
宋妙道:“是有這回事,不過也不能太遠,還得要提前給定錢,免得吃食送來了,卻又不要。”
眾人個個點頭,趁著左右行人不多,把宋妙簇擁到一旁,竟是就這么當街或從腰間、或從懷里掏了錢點數起來,又你一句,我一句地開始點東西。
五六人,竟也定了兩百余份。
宋妙一一記下眾人所需,復述一遍數目、地址,等跟他們各自確認過了,對著其中要得最多的一人道:“客官買這么多,糯米飯還全是大份,吃得完嗎?那糯米容易積食不說,眼下天氣熱,一應吃食都最好不要放過晌午。”
“吃得完,我給他們鏢師買的!”
那人答道。
他四十出頭,看著很精干,不像靠武藝、力氣吃飯的鏢師,反而有點像是個管事。
“原是李老太太同我提過你那手藝,只我住在這橋頭巷,覺得有些遠,又聽說要排隊,總懶得過去,今日正好路過,才曉得原來還可以送——明日先按這個送著,要是吃得好,日后還擱你家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