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說另一頭,將那父子兩個送走,程二娘拎著桶進了后院,等出來時候,忍不住同宋妙道:“還不到端午,這黃鱔就能有這么大一條,實在難得,石螺也清透。”
宋妙得了韓礪送的黃鱔、石螺,自然也不會白拿,便道:“石螺不好久養,過兩日就拿它燉個雞湯,送一份給韓公子還禮吧。”
既然不日要燉石螺雞湯,過幾日也要釀田螺,少不得洗刷螺殼,她又道:“我看家里沒有多余刷子了,明天出去采買的時候,要是我不記得了,二娘子提點一句,叫我買幾個毛刷回來。”
程二娘一口應了,卻是道:“早知如此,當日從那屠宰場回來時候,我就順道撿些他們不要的豬鬢毛,回頭自己做幾個刷子,省得出去花錢買。”
“你竟還會這個!”宋妙有些吃驚。
程二娘來了這些日子,先前說話、行事都有些陪著小心,如今才漸漸放開了些,此時聽得宋妙語氣當中帶著佩服,難得得意起來,笑道:“我從前上街賣菜時候,邊上有個婆子就是賣這個的,跟著學過一陣,雖手藝拿不出去,做出來自己用用還是可以的。”
宋妙半開玩笑地道:“當真如此,改日咱們就同肉檔老板說一聲,叫她幫著攢一點豬鬢毛下來!”
程二娘卻是當了真,在此處認真盤算起來,道:“咱們平日里肉買得不少,問著討要一番,多半是肯的,外頭刷子雖不貴,禁不住咱們用得多,我自己做了,能儉省不少哩!”
說著又掰著指頭算起來,日后有了桌子椅子,打掃時候有個刷子比抹布好用,洗籠屜時候毛刷子也比竹刷子不易吸油、容易清洗云云。
宋妙見她如此高興,并不做那個掃興的,也跟著討論起來,道:“掃撣衣服、被褥、席子時候,有個毛刷也方便不少!”
又道:“可惜豬毛還是硬了些,不如馬尾毛軟和。”
正說著,那小蓮本在一旁拿個抹布擦條凳,卻是插嘴道:“娘,那殺豬、殺羊的院子里有馬尾巴毛!”
程二娘道:“我成日灑掃,怎的沒見過?”
“就是馬尾巴!老長一條尾巴,黑乎乎的,跟我們在路上見到的馬兒尾巴長得一樣的!”小蓮很堅持。
程二娘沒怎么放在心上,隨口便道:“也沒聽說他們還殺馬的,怕不是你看錯了。”
小蓮癟癟嘴,不說話了。
程二娘自然看出來女兒不高興,笑著道:“好好好,咱們小蓮也會認馬尾巴了。”
小蓮叫了一句“娘”,聲音拉得老長,眼見不怎么開心,踢踢踏踏地往后院去了。
程二娘又好氣,又好笑,對宋妙道:“這孩子,自打住進娘子這里,倒是氣性越發大了!也不知哪里學來的。”
宋妙道:“多半是真見著誰帶去的馬尾巴,小孩認理,心中委屈,方才不舒服了。”
她知道越是親近的人,尤其大人對小孩,反而越容易生出忽視。
程二娘一路吃太多苦,自己都調理不過來,吃口飽飯都不能夠的時候,很難照顧得那樣細致,等成了習慣,往往就改不過來了。
親生母女相處,她并不合適去多嘴,便也沒有說話。
但等到下午,眼見那小蓮依舊悶悶不樂的,話也說得少了,活卻沒有少干,只覺心疼,免不得去后院找她,小聲問道:“是不是委屈啦?”
小孩子的眼淚淺,一下子就流了出來,擦著眼睛道:“姐姐,我當真見了馬尾巴毛!”
又道:“我不是想哭,就是那眼睛水自己要流!”
雖然可憐,卻是實在有些好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