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礪索性就把一干學生同文人、門客一并叫上,讓他們帶上工具,去河邊查錄水文。
等眾人回來時候,路都還沒有通,但是他們很多身上都濕漉漉的,不少人還裹沾了黃泥。
這天晚上也沒有官驛住,同樣住在村人家中。
等到次日一早,因收到消息,前路被堵,不知何時才能修好通行,韓礪又點齊了人,預備去河邊查測。
被通知了之后,隊伍中的一個門客就領著兩個文人,三四個學生跑來找韓礪。
“……本來路就難走了,這樣麻煩時候,還要去錄什么水文,又不是這次要修的堤壩,有什么好錄的?韓公子當真不是在折騰我等玩??”
韓礪道:“正有用處——先前不是解釋過,若要引水,得比對幾處支流能容水多少……”
那門客聽得不耐煩,道:“韓公子,你的要求太多,恕我能耐有限,實在做不來,老實說,我今次是得了上官相托,過來幫著處理文書,擬寫方案、奏疏的,不是來做這等粗使活,你這樣把人當騾子用,我也只好告辭了!”
說著,又看向自己帶來的幾個人。
后頭幾個也跟了上前,兩名文人理直氣壯些,只說自己年紀大了,身體不好,受不住這樣奔波勞碌,幾個學生卻是頗有些尷尬模樣,吞吞吐吐說自己做不來這些事,想要告辭回京,請韓礪多多擔待。
韓礪并不阻攔,當即召齊今次所有人手,請幾人當著眾人的面把告辭原因說了一遍,又請他們寫下告辭書,落了款,畫了押,復才對其余人道:“還有誰人受不住這樣辛苦,也可以趁著時候,跟他們一起回京,有人結伴,至少安全些。”
又道:“想必閔老在邀請諸位的時候,已經說清了會很辛苦,我出發前給諸位也送過書信,說明今次要做之事,也言明難處——路上辛苦不過十之一二,等到了地方,吃、住、行,環境只會更差,一旦不小心,還會危及性命。”
“諸位若是實在挨耐不住,不必勉強。”
然則眾人你看我,我看你,一時竟是都不說話,也不動作。
過了好一會,才有兩個學生也站了出來,寫了告辭書。
韓礪就親自給他們備了食水,又挑了一輛空馬車出來,請那車夫帶著人回京。
將人送走,他才回來找了宋妙,道:“勞煩宋攤主,今晚若是方便,能不能幫忙做些吃食?”
又報了人數。
宋妙點頭應了,卻是忍不住又道:“其實……公子這樣缺人手,我早些顧一顧飲食,說不定大家日子會好捱些,也沒這許多怨言了。”
韓礪卻不瞞她,坦誠道:“我故意的。”
查錄水文雖然辛苦,對于眾人來說,卻是并非毫無所獲。
他帶著做事,又把先生從前筆記整理成文,手把手的教授,昨晚就有學生回來時候,一路追著問其中不明白地方,也有人問能不能再去。
但并非所有人都覺得這是好事。
他自然不會勉強。
韓礪道:“用人寧缺毋濫,不是同路人,遲早會走,倒不如早些走,還能給我省些力氣,省些吃食。”
:<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手機版:<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