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預備做個亂七八糟燜飯。
其中主角是臘味,但東西放得雜,也不好稱為臘味飯。
宋妙見那大餅做事、出力,雖是十分扎實,刀工卻有些隨意,便過去問他道:“你這樣切菜,是不是多用小臂出力?”
那大餅從未想過,也無人問過,不過怎么方便怎么來,聞言自己感受了一下,果然如此,忙做點頭。
宋妙道:“我看你常用手臂朝下按壓,又總拿小臂出力,這樣一旦壓偏,錯了刀鋒,角度就會不同,食材切得也就大小不一,這便算了,還容易手腕痛。”
又教他怎么用小臂帶手腕,又怎么用手腕發力,刀隨腕走等等。
她先前教程二娘時候,同現在教大餅時候,都是非常細致,不但言傳,還會手把手地帶著做。
雖非什么訣竅,不過是前人總結出來的尋常經驗,但還是比生手自己一個人胡亂摸索,要好得太多。
大餅按著宋妙所教試了試,剛開始時候有些不習慣,畢竟不同于從前做法,慢慢改著改著,順著切下來,果然不那么容易累了。
宋妙看他切了一會臘肉,又道:“熏臘肉質地硬,今日做的燜飯,要拿砂鍋燜煮,并不怕煮不透,但若是要用來炒,這等煙熏之物,干硬異常,最好先蒸制一回,才易軟易嚼。”
又同他說做燜飯時候,臘肉臘腸最好要薄切、斜切,這樣才能叫肉盡可能挨著米飯,將油香滲透其中,但薄又不能太薄,以免吃臘肉、臘腸時候,風味太寡。
大餅是跟過師傅,白做過兩年打雜小工的,太知道想學本事有多難了。
他先前對宋妙就依從景仰十足,此時又跟著做了一頓飯,更是變得跟只小雞崽似的,把宋妙當做自己剛破蛋時候,眼前第一個見到的活物,走到哪里都要跟著,什么都照著做。
活物宋妙見這小孩勁頭十足,也不去打擊他,慢慢地使喚,細細地教。
一時食材處理妥當,她看著時間下豬油炒了一半臘腸臘肉粒,復又下香菇丁、胡蔥丁、胡蘿卜丁,炒香才加鹽,再放泡軟的米輕輕同炒。
等到炒勻,米粒混勻在一應食材里,下一點醬油,添了沒過生米半指的水,才又分盛進三口大砂鍋,其余裝不下的,就留在大鐵鍋中。
米飯剛半熟,外頭已經傳來嘈雜人聲。
一時那屋主匆匆進來道:“外頭秀才公們回來了!”
村口處,眼見那些個年輕學生跑得飛快,一個個猴兒似的奔進各處屋子里,落在最后的盧文鳴忍不住暗暗嘆了口氣。
他已經年過四旬,比不過這些后生們生龍活虎。
今日在外奔波了一天,跋山涉水的也就算了,方才量測時候,一不小心滑了一下,右腳連鞋帶褲腿都濕了。
帶來的換洗衣服不多,鞋子也只有三雙,前幾天趕路,少不得弄臟弄濕的,如今腳上是最后一雙,也都浸滿了黃泥水,一走一腳水,實在難受得厲害。
他心里很煩悶,只煩悶無處、也無法訴說。
這把年紀,家中上有老,下有小,自己讀了多年書,一直讀不出成績來,因不想一輩子叫父母妻子養著,干脆托人介紹,投到一位官人門下做幕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