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部分內容【不是】很適合下飯,建議大家【不要】飯點看哦。
宋妙跟著她進了庫房。
屋子里滿滿當當擺著大麻布袋,邊上站著三個人,正是一道來領料的,另有個管庫站在一旁,手中拿著紙筆——是從衛州張家借過來負責出入庫的。
見得宋妙進來,人人精神一振。
那張四娘不敢怠慢,立刻走到了一旁一個大袋子邊上,指著道:“娘子,就是這里有些不對勁——這幾日都是我們領料,其余袋子都是一個綁法,只這個袋子綁口不一樣,旁的兩邊鎖緊,拿繩子正捆,捆的死結,沒留尾巴,這個卻是拿繩子反捆,打的活結,留了尾巴。”
“剛剛我們就覺得有些不對,想著把它搬出來,結果不小心扯到活結,它自己就開了口。”
“娘子交代過,要特特留意這些米面,有什么不對馬上要來回報,我就趕緊來報了!”
宋妙聞言,上前仔細端詳,果然如同那張四娘所說,那袋面外表看著跟其余并無區別,但封口處手法完全不一樣,從開口處看進去,里頭面黃撲撲,正是粗磨陳面面粉的模樣,沒有什么問題。
但宋妙畢竟廚子,嗅覺更明顯,湊近分辨了好一會,終于聞到了不對。
陳面已經沒多少面香了,按理只會有一股子淡淡的發糠味,但這一袋里頭除了陳糠味,還有若隱若現的雜味。
略略辛辣,帶一點油膩感。
這雜味極淺,宋妙并不熟悉,但她立刻警惕起來,又讓人拆了其余幾袋,仔細去聞,都沒有這個味道。
管庫的就在一旁,宋妙先問了這一袋面是什么時候到的,同一批到的又有什么。
對方甚至不用查冊,就指著角落一片地方道:“娘子,按您說的,每一批來的東西都分綁了不同顏色繩子,那綁紅繩都是跟這袋面一批的。”
宋妙打眼看去,果然好大一片地方的袋子上都綁了紅色繩子。
庫房并不小,東西更多,伙房卻是空鍋點灶的,沒辦法等著這里一樣一樣地查驗。
她略一思索,就換了早上的品種,讓把本來的花椒面餅改成焦米湯同雜豆糜子餅,把相應食材領了出去,吩咐前頭先做起來。
跟面粉不一樣,大米、糜子、各色雜豆都是一眼就能看清楚的食材,不管其中混進去什么,又做什么手腳,淘米、洗豆子的時候一看,一聞,立刻就能發現。
都是簡單樣式,而今伙房一眾人手經過七八日的歷練磨合,只要宋妙定了菜色,又是先前做過的,按著做法同調料比例,只需要在關鍵的步驟上把一下關,就能依樣畫葫蘆,把吃食做得差不離。
將最要緊的事情安排妥當,宋妙略略放了心,騰出手來,先帶著眾人探查了一番庫中情況。
門、窗俱是好的,更何況還有管庫在。
那管庫因見出了事,十分緊張,指著外頭一處角房,急急解釋道:“好叫娘子知曉,我這幾晚都睡在此處,連門都沒有出,出恭也是用的夜壺,因我一向睡得淺,哪怕夜間耗子爬梁進來吱兩聲,或是外頭蛐蛐叫,都會被吵醒的,但實在沒有聽到什么大動靜。”
宋妙也沒有多說,只細問了他幾句,何時睡,何時起,睡前見的最后幾個人是誰,起來后頭幾個見到的人又是誰。
又問是否留意到這幾天送貨過來的人也好,時間上也好,有沒有什么不對。
管庫的細細思量,卻是搖頭道:“都是從前常來的人,也是按著日子到的,沒見得什么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