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妙叫眾人不要亂動東西,小心退出門外。
沒過多久,今日河道上總值的人到了,卻是一位衙門主簿。
那主簿聽得宋妙等人把事情一說,嚇得眼皮直跳,急忙令人催叫法司當值的人過來,也上前對著面粉認真嗅了半晌、端詳半日,還尋了其余正經面粉來比對,最后道:“好似有些不對,又好似沒有,唉,我這鼻竅有些通,分不太清啊!”
又問道:“是不是袋袋都摻了巴豆粉?”
一時法司二人也到了,在屋子里仔細搜查一番,俱沒有找到什么線索,只讓人把同批次所有袋子都打開了,除卻自己認真去比對,因知宋妙鼻子最靈,也請她跟幾個鼻竅好用的娘子一道幫著分辨。
宋妙只看了兩袋,就覺得這做法實在太耗人,想了想,道:“用聞的未必很好查,一袋面這么大,萬一那巴豆粉末夾雜在中間呢?壓得太下頭,肯定聞不出來,但是也不好盡數倒出來,拿來那么大空地?”
又道:“方才張大夫說這巴豆味道重,如若巴豆粉摻和得不夠多,見效就差,要是夠多,肯定能教人聞出來——我要是壞人,聞著味道不對,多半就不會再摻進面粉里了。”
說著問那管庫的道:“這一批只送了米面嗎?有沒有旁的東西?芥末籽粉、大料、八角、豆豉、花椒什么的。”
這話易懂得很,法司二人也是多年辦案的,立刻就反應過來,也跟著問那管庫的,道:“查不查得到?”
出入賬就在手邊,管庫的翻查一會,立刻道:“有好些八角、桂皮、豆豉、花椒,都放在隔壁庫里了。”
宋妙立時就有了數。
眾人一道去得隔壁那小庫,很快就找到了那系著紅繩的幾個麻布袋。
此刻太陽已出,天光早已大亮。
那庫房門大開,外頭光亮照進來,亮堂堂的。
眾人把幾個袋子從屋子里扛到門口處,方便仔細比對。
其余人還在一個個翻撿,宋妙已經當先問道:“花椒在哪里?”
那管庫翻出來一只大袋子。
宋妙一打開,里頭辛辣味道就沖鼻而來,比起平日里更沖,更刺鼻,但仔細分辨,其中又有那股子說不上來的油膩味,同平日里花椒面不太相同。
此時再去聞其他香料,都沒有這個味道。
她指著那花椒面道:“這個不對,先拿這個來試試看。”
兩只公雞被灌了黃連水,還在打著顫瘟叫呢,又有兩只正當齡的雞被提了進來。
這回宋妙不敢多放,只給了一點點摻和進老菜梆子碎里頭,甚至不到前次二雞吃的分量的十之一二,但是這一回的雞卻是一下子翻了地,滿地亂拉,險些連黃連水都灌不進去。
宋妙顧不得旁的,當先叫了個張四娘過來,湊近了交代道:“去跟伙房說,今早的雜豆餅同焦米湯,另還有日后一應餐食,不但要一樣留一小份出來存底,還要一鍋煮出來先盛一點叫雞鴨吃,試過沒有不妥再去送餐。”
張四娘趕忙去了。
宋妙復才轉向法司二人,道:“正要同兩位官爺說一聲——今早本來是要做花椒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