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妙要攔他籃子,大餅卻一邊跑,一邊回頭叫道:“我一眨眼就回來!”
張四娘忙道:“不要緊,我也不著急回去。”
宋妙見狀,便給她倒了茶,又道:“你稍坐一坐,我去去就來。”
說著取了個簍子,去里間拿果子。
那張四娘滿口答應,然則一見宋妙一走,立時就放下手中茶盞,站起身來去尋了那兩只舊識水缸,熟門熟路打開木蓋,見里頭果然已經空了大半,自取了扁擔、水桶,擔水去了。
等宋妙裝了半簍子李子,又拿網兜小心分兩小兜裝了杏子出來時候,就見那張四娘正挑著一擔兩桶水進門來。
而張四娘抬頭一看宋妙,搶先便道:“娘子不要推辭,我只閑不下來,況且正跟著您學本事,不做活打下手,哪里來的表現機會?”
一時擔了水,她方才重新坐下來同宋妙說話。
因近來張四娘近來學廚十分用心,回家也常琢磨,心中早有許多問題,此時得了機會,忙做發問。
宋妙逐一細細解答。
問揉面,宋妙就同她說冷水、溫水、熱水和面的區別,又道:“你若要想做上回那種小卷餅,熱水和面也好,溫水和面也成,溫水和的,軟中帶筋,熱水和的就更柔更軟,只看自己喜歡。”
問烙餅,宋妙便道:“最好火大、餅薄,如若小火,很容易把餅烙得硬邦邦的。”
因說小餅當中卷的菜,宋妙又道:“我有時候看到外頭有些攤子主人,很喜歡把菜混放,下頭坐熱水,一賣一天,其實我在家自己比過、試過,反而這樣溫著的菜最容易變味,不單如此,涼拌菜也最容易壞。”
她答完了過后,便問道:“四娘是想出去支個攤子,賣小餅么?”
張四娘忙搖頭,道:“不敢,不敢——今次問,是上回娘子帶我們烙的餅,夾那豬頭肉,實在好吃,我想曉得自己錯在哪里。”
又道:“不瞞小娘子,我同嫂子先前出去擺過攤子,就是賣這小餅夾菜的,生意不怎么好,菜備多了,就容易壞,備少了,人來了看到沒有自己想要的,就又走了。”
“我做了那一回買賣,見天晚上睡不著覺,總不敢睜眼,又怕下雨少人,又怕天熱菜壞,又怕天冷還要費炭溫菜。”
宋妙便問道:“也總有高興時候吧?生意好的時候,有客人吃了覺得好,夸你手藝時候,難道不高興?”
張四娘搖頭道:“生意好的時候,我就算著這一天賺的可以夠幾天虧,高興不起來,生意差的時候,就更難受了,打那一回,我對做買賣就有點發怵,一心想著還是找個工的好。”
“可眼下各處酒樓飯館輕易也不好進,都是打小跟的學徒。”
她說到此處,看了看宋妙,忍了又忍,到底忍不住,道:“娘子這里,當真不收徒弟么?我聽得說你京中有個食肆,早晚要開,總得有人干粗活吧?用生不如用熟,娘子看了我這許多日子,覺得我能不能用,人品中不中看的?”
自打馬嬸子帶著張四娘這個小姑子上了門,她一向說得少,做得多,嘴巴全不如嫂子,今日已經算話頭最最多的一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