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泰普勒星上特有的產物“巖晶”,是行星地殼中天然形成的、具有特殊壓電效應和光學特性的巨大晶體礦脈。
它們分布極廣極多,遍布整個泰普勒星。
泰拉頓文明巧妙地利用起了這些晶體礦脈,構建出了屬于自己文明的“互聯網”。
一代代泰拉頓通過持續輸入特定模式的共振頻率,引導晶脈沿著預定的路徑生長、分叉,形成更復雜、更高效的天然電路和光導通路。
在關鍵交匯點,泰拉頓們會精心雕琢出共鳴晶室,形成網絡的“服務器節點”與“路由器”。
如果想要上傳或者傳遞信息,泰拉頓只要來到一處晶體礦脈前,通過輸入特地的共振頻率即可。
共振頻率會被巖晶的壓電效應轉化為特定頻率和模式的激光,注入晶體網絡,以光速傳輸。
遇到節點時,共鳴晶室會根據光信號中的地址信息,自動將其折射或反射到正確的路徑上,直至目的地。
這巖層中的“互聯網”遠遠超越了人類文明的認知。
思想、記憶、感官體驗都可以被編碼傳輸。
整個文明的集體知識、歷史、基因記憶都存儲在特定的、被嚴密保護的“檔案晶簇”中。
沒有ip地址,沒有服務器機房,也沒有光纖電纜,泰拉頓文明不需要任何現代的工具和配件,依然能夠打造出高效簡潔的互聯網。
在泰普勒星的所見所聞,不由得讓離野若有所思。
他原本以為,這個抵御了超自然魔改的星球應該是個高科技文明星球,沒想到居然是一個由異獸文明所統治、古老傳統的巖石星球。
這一次的見聞,使得他對異獸文明又有了全新而又廣泛的認知。
異獸文明并不一定和智慧文明一樣,沿著傳統的電子與機械路徑發展。而是有可能會根據所生活的行星環境,自行發展出高水準的科技體系。
眼前的泰拉頓文明便是最好的例子。
“按照這種標準來看的話,異獸文明確實能夠研究并掌握大一統理論以及太空遠航能力.”他默默想。
當眾人參觀完畢,重新回到移動城市上時,高空中浮現出了成千上萬的身影。
仔細一看,那赫然是一頭頭泰拉頓。
他們個個身形臃腫不堪,猶如被吹得鼓鼓的氣球。
隨行的將軍則是搖晃了一下尾巴。
“噢,這是我們的同胞,他們從太空中取水回來了。”
泰普勒星終歸是一顆巖石星球,壓根沒有多少水資源。
除了開采地下水資源外,泰拉頓文明需要從太空中取水。
負責取水的泰拉頓需要在身體表面覆蓋上由特殊礦物熔煉而成的復合裝甲,用以抵御微隕石和輻射。
他們的身軀會轉化為流線型的包裹軀體形態,以減少穿越大氣時的阻力。
至于取水的容器,則是泰拉頓身體中的可大規模擴張的生物囊袋。
太空中采集水的目標,往往是那些擁有豐富水冰的冰衛星。
:<ahref="https://fd"target="_blank">https://fd</a>。手機版:<ahref="https://fd"target="_blank">https://fd</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