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所有實際參與到其中的人來說,烏蘭諾戰爭,是一場很奇怪的戰爭。
至少在基利曼看來,這場戰爭的確非常的:耐人尋味。
端倪早在他和他的軍團抵達戰場之前就已經顯露了出來:基利曼清楚的記得,當他和他的主力艦隊停留在阿瓦隆的軌道空間站,進行休養與補給的時候,已經身處前線的摩根給他傳來了一份由午夜領主們描繪的戰略星圖,讓他能夠提前規劃好軍團的作戰方案。
原體的確這么做了,但越是細致的規劃,心中的疑問越盛,最開始這種疑問還能被忽視,但到后期卻是徹底的抑制不住了:尤其是當基利曼抵達戰場,讓自己的軍團接過遠東星域的主要戰線,向獸人帝國發動摧胡拉朽的攻勢時,原本只在他內心中回蕩的問題,終于還是不由自主的從唇間溜了出來。
“為什么……”
“為什么……毫無意外呢?”
在馬庫拉格之耀號最高層的戰略指揮室里,五百世界的君王正將更多的軍隊派遣去前線。同時在空氣中喃喃自語:困擾基利曼的就是這一點,或者說,就是戰略星圖上那一片光明的前景。
自開戰以來,對于綠皮帝國的每一次攻勢,每一次勝利,甚至是每一次推進背后的代價,都和基利曼在趕到這里的途中,所制作出的第一個方案一模一樣:沒有任何的意外和挫折,也沒有什么而不得不臨時改寫的計劃,有的只是星圖上永不停歇的戰線推進。
這太順利了。
原體彎曲著手指,抵住了自己緊緊抿住的嘴唇,他的目光在星圖間不斷跳躍著,竭盡全力地想要找到什么疏漏之處,與此同時,他還在向站在身旁的十四名高階軍官依次下達了不同的命令,還要聽取紛亂的匯報,并且拿出筆,懷著樸素的悲痛心情,簽下了一份又一份的陣亡通知單。
那是四位數的代價。
讓人痛心,但并不讓人意外。
基利曼瞥了一眼,這是他在開戰前就已經預料到的事情,也是烏蘭諾讓他如此奇怪的原因:事事都如他預料的這樣發展,反而讓原體心里覺得毛毛的。
肯定有哪里不對勁。
坦白的說,烏蘭諾獸人帝國的實力其實并不弱,它畢竟橫跨了朦朧與遠東兩個星域,綠皮大軍的數量可能比全銀河的凡人輔助軍能夠動員的總兵力還要多,不僅強者和艦隊浩如煙海,諸如戰斗月亮或者搞毛金剛這樣的戰爭機器,也普遍存在于每一片戰場上。
理所當然的,當它的大軍在綠皮的國土上前進時,帝國付出的代價也是驚人的,極限戰士的戰損已經達到了四位數,鳳凰戰死了幾個心愛的連長,白色傷疤與午夜領主各有損傷,就連破曉者,也已經損失了一個主力連隊,凡人軍隊的戰損更是多不勝數:但這些數字卻都無法讓人感到壓力。
因為,當東線軍團付出了如此之多的傷亡數字后,他們的戰果也是格外的輝煌,遠遠超過了最開始的預期:他們不但打退烏蘭諾帝國的整體攻勢,近乎全殲了來犯的綠皮艦隊,甚至已經反攻到了獸人帝國的本土,有數個星區的土地被雙頭鷹的旗幟重新覆蓋,每一條戰線上都傳來了勝利的消息。
傷亡是很大,但遠沒有達到基利曼心中的數字:他原本以為像是烏蘭諾帝國這樣的對手,必定擁有著數之不盡的后手,會發生無數讓人眼花繚亂的意外情況,讓人切實的感受到帝國宣傳部口中的【大遠征最強之敵】的可怕力量。
但事實卻是截然相反。
他們的確損失很大,但這完全是因為烏蘭諾獸人帝國的體量決定了如果想要攻下它,那么就必須付出這么多的傷亡:乃至一萬多名阿斯塔特的死亡數字,如果平攤到跨越幾個星區的戰場上后,反而顯得沒那么的極端了。
說句難聽的:既然打了這么多的勝仗,多死點人也很正常。
至于基利曼原本預想的,需要數個軍團聯手死撐的危局,需要動用帝國內部的那些秘密武器的強大對手,需要原體們親自頂在最前面甚至損失掉軍團中半數成員的慘烈戰況,卻是始終都沒有出現。
烏蘭諾戰爭就像是一個規模浩大的格子游戲,每一次勝利都標注著對應的傷亡數字,只不過最終的勝利距離他們分外遙遠,在抵達那里之前,要付出很多條人命。
這很漫長。
但并不困難。
或者說……并不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