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當!”
梅孤鴻與陶疏影也不例外,梅孤鴻卻是先一步反應過來,劍鞘微動,那縷劍罡便被吸收進去,與她的劍具碰撞發出輕吟。
陶疏影卻是撤回手以短戟相撞,將那劍罡擊散,所以發出一聲悶響。
“無方劍意?”
梅孤鴻眼中閃爍一縷精芒,“劍意”是在使用劍術時,通過精神意念在劍術上附著的特殊效果,雖然“劍意”在每個劍術高手手中,因為精神意念的具現各不相同,也呈現出不同的效果,但總體來說卻被歸類為六種,合稱“六部劍意”。
在“六部劍意”之中,不分排名,只是各有其特殊用處,其中“無方劍意”就是將原本的劍術未能擴散開去,可以做到“以一擊百,破萬千之敵,于瞬息之間,故稱‘無方’,取無邊無際之意。”
“不可能吧!‘劍意’不都是‘神意境’宗師才能領悟的手段嗎?”
陶疏影驚詫莫名,但內心中卻是信了九成,因為在劍術一道上,梅孤鴻絕不會看錯。
“武者晉入‘神意境’,受自身軀體所限,無法將強大的天地之靈熔煉為己用,那么就會通過凝結‘法相’,使之成為臂助,但用‘劍’的高手,不借于外物,心中便只有‘劍’,會用精神意念與‘劍’相合,形成‘劍意’,可以說‘劍意’就是劍術宗師的‘神意法相’。”
梅孤鴻侃侃而談。
“這是‘劍意’形成的正常過程,但總有一些天縱之才會有優待,他們天生對于‘劍道’的領悟就異于常人,再加上精神強大,能在常年累月的練習劍術過程中,逐漸形成微弱的‘劍意’,如果刻意加以訓練,便會讓強化后的‘劍意’早早用于實戰。”
“還有一些則是類似于‘法相雛形’的獲取,一些機緣者得到‘法相遺蛻’,通過某種試煉從而掌握其中的‘劍意’與自身相合,那便可以在‘神意境’之前獲得‘劍意’。6”
“無論哪種方式,武道一途,千變萬化,從來都沒有定式,這個副都衛……倒是頗有一些實力,‘無方劍意’雖然也很不錯了,但弱點太明顯,那就是對陣多人之時,他的劍術分解出了多少段,就會消耗多少倍的內力,用不得一些強大威力的劍術。”
“或許是為了配合他這種帶有強烈‘破罡’效果的劍術,所以才會凝結出‘無方劍意’,上陣殺敵倒是好用,真正的江湖爭斗中,遇上高手,就全無用處了。”
梅孤鴻似是瞧不上“無方劍意”,隨口便說出了兩三個弱點來。
就如同梅孤鴻說的那樣,正在激斗中的楊毅,也是第一次激活“特性·佛法無邊”,頓時整個“盛元閣”內全是劍罡亂舞,還好他只是平平無奇的抽了一劍,所費內力不到一千點,但經過三百余次分解,也足有三十萬點的內力消耗,直將他一半內力抽了個空。
若非是修行“九陽神功”,楊毅幾乎不敢再發第二劍了。
楊毅深呼吸一口氣,沒來得及再次動用劍術,便被一錘、一拳砸在胸口和小腹上,吳安全等人一捂眼,不忍看楊毅受傷,哪知道發出慘叫之人卻是那幾名出手之人。
這是“特性·回頭是岸”被觸發了!
別看這個幾率只有5%,但是楊毅剛剛等同于揮劍三百余次,一多半都命中對手了,能夠觸發這個“特性”是沒有任何疑問的。
以至于這兩人打在楊毅身上的傷害全部都被反彈回去,楊毅身上連個印子也沒有,這就是楊毅沒有開啟“罡氣護體”的原因,若非是“朱完”不吃真傷,他也不會弄得那般狼狽。
楊毅順手便將五張“至尊殘頁”使用到“九陽神功”上,他感覺回復內力的效果還是不夠,這短短兩三息的時間,只回復了二十萬的內力,做不到使用“無方劍意”的無限續航,而且面對這么多“經驗寶寶”,自然是要給最難修煉的武學足夠的成長空間。
“大家一起上!對付‘楊毅惡賊’無需講什么江湖規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