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吳是石橋子村二組的村民,今年四十八、九歲,擁有一個媳婦兒、一個兒子、一個閨女和一頭牛。
老吳的兒子出去打工去了,他家的七畝二分地,就歸老吳和他媳婦兒,以及他閨女種。
女的在種地這方面不頂事兒,老吳是他家春耕的主力軍。
老吳吃完了早飯,又吃了兩塊小豆餅兒。才在炕上躺下,身上蓋了一個大棉衣,準備瞇一覺兒。
小豆餅兒就是去痛片,去疼片很便宜,五毛錢一大聯。老吳每年春耕和秋收的時候,都和去疼片相依為命。
實際上村子里面的每一個勞動力,都和小豆餅兒的關系處的不錯。不吃不行啊!扛不住。
老吳媳婦兒每天下地干活的時候都得吃幾個小豆餅兒。就這樣,晚上還得“哎哎、呀呀”的拽著貓尾巴上炕。
老吳躺下不一會兒就瞇糊著了,不過不能睡時間長了,只能睡半個小時多一點。
不然耽誤事兒不說,睡時間長了就不愿意動彈了。
老吳睡覺的時候,老吳媳婦兒已經把老牛喂完了。今天中午帶的午飯也準備好了。
六個苞米面大餅子,三個咸鴨蛋,一罐子大醬,還有十幾個小毛蔥頭兒。用一個包袱皮包好,放在一個土籃子里面。
還有一暖瓶熱水,中午在地里面吃飯,不喝點熱水,胃受不了。
另外還有一個大塑料桶,桶里面裝的是涼白開,這是在地里干活兒,渴了的時候喝的。
老吳睡醒了就下地穿鞋,出去到院子里面把牛車套上。
早晨的時候,老吳是一個人下地干活兒,可以趕著老牛走。現在不行了,老婆孩子都一起下地,走著去耽誤事兒。
老吳家的地,離村子有四五里地遠,走著去太慢、還累,消耗戰斗力。
老吳的媳婦兒身上穿著一個花布衫子,頭上裹著一個綠色的頭巾,像偷地雷的。
老吳媳婦兒在牛車上坐好了,左手把著裝飯的土籃子,右手把著大塑料桶。
老吳的閨女光著頭,她可不戴那個綠色的頭巾,什么顏色的頭巾她都不戴。
十七歲的大姑娘已經有了自己的審美觀。她不想讓別人一看就知道她是鄉巴佬。
老吳媳婦兒的形象,就是典型的農村婦女的形象。她們最喜歡大紅大綠的顏色,新鮮。
老吳閨女的懷里抱著暖水瓶,上了牛車,坐穩當了。
老吳屁股一扭,一偏腿兒就坐在牛車的轅子上。
“駕!”
老吳吆喝一聲,揮一揮鞭子,給老牛看看,走吧,不走打你了哈!
老牛很聰明,不用揚鞭自奮蹄,晃蕩的尾巴,拉著板車,“嘎吱、嘎吱”的走。
村子東頭住的吳老二,是老吳的弟弟,兩家的關系處的挺好。不像有的人家,分家以后,親兄弟就像仇人一樣。
吳老二家也有一個牛車,吳老二趕著牛車,他的老婆孩子在牛車上坐著,牛車的后面還有一個小牛犢子,用繩拴著,跟著牛車走。
不用繩拴著不行,小牛犢子調皮的很,東跑西跑的,就像吳老二的熊兒子一樣。
吳老二有一個女兒、一個兒子。女兒今年十九歲,在縣城的一個飯店當服務員,一個月八百塊錢,管吃管住。
吳老二家的大牛和小牛,就是吳老二的閨女掙錢買的。
吳老二家沒買牛以前,春耕和秋收的時候都要借他哥家的老牛使喚幾天。
吳老二的兒子今年十六歲,在東風鎮中學上初中,學習不怎么滴,今年夏天就初中畢業了,等有了身份證就可以出去打工了。
老吳和吳老二家分的地,緊挨著。哥倆這個時間下地,基本都是一起走的。
“哥!”
“老二!”
“嫂子!”
“淑芬!”
哥倆還有他們的媳婦兒,叫喚兩聲打過了招呼,兩輛牛車就一前一后的在路上走著。
到了地頭兒,老吳和吳老二就帶著自己的老婆孩子,分頭行動,自己干自己家的活兒。
你耕田來我織布,你挑水來我澆園。誰說農耕生活好,純粹就是站著說話不腰疼。
老吳兩口子和吳老二兩口子就腰疼,累的夠幾把嗆。
終于堅持到了中午歇晌的時候,可以歇一會兒了。
:<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手機版:<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