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賽正式打響,余一塵與對方中鋒鮑勃-華萊士爭球,鉗爪技能在爭球時的使用效果也很棒,他總能以最適合的角度去觸碰到籃球。
“啪!”皮球被余一塵拍到,漢斯-布魯克把皮球控制住交給了今天首發出場的控球后衛馬修斯-坎特。
馬修斯-坎特運球來到前場以后把皮球交給了漢斯-布魯克,余一塵從側翼繞出給漢斯-布魯克擋拆,漢斯-布魯克手遞手將球交給余一塵。
中佛羅里達大學并未選擇換防,中佛羅里達大學的中鋒鮑勃-華萊士對上余一塵,他放的距離很大,他對余一塵并不了十分解,他只知道余一塵的投籃比較穩健,但此刻余一塵站在三分線外,他絕不相信大個子能夠這樣的射程。
大姚的投籃也很出色,可是大姚的射程也并不能擴展到三分線外。中鋒多混跡于籃下,他們在三分線外攻擊次數很少。現在整個籃球界仍然奉行著,“離籃筐越近,命中率越高的真理。”
余一塵見對方放這么大的距離,他拔起就投。皮球直竄籃筐中心而過,蕩漾的網花讓中佛羅里達的所有球員一愣。
這就出手了?
余一塵的隊友自然知道他有這樣的射程,但他們對余一塵出手的果決扔感到有些意外。
人其實是會變的,特別是在經歷某些失敗以后。
上賽季佛羅里達大學在主場慘敗死敵,余一塵賽后便總結,他的出手總有點猶豫,除了籃下的機會以外。他自己也思考了許多,再加上他受到美國文化的沖擊和感染,之后又有他被系統“折磨”所經歷的低谷。現在說余一塵比去年同期的自己有一個脫胎換骨的變化也不為過。
“這么能蒙,去拉斯維加斯發展吧?”鮑勃-華萊士諷刺道。
余一塵回頭看著對方,平靜的說道:“如果你等會還放我這么遠,我可以再射你一臉。”
鮑勃-華萊士被余一塵噴的有點語塞,他紅著脖子憋了半天,道:“等會你有本事再進一個看看?”
余一塵都沒有回噴的想法,再進一個就再進一個,這又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情。
艾爾-索頓不干了,他認為余一塵欺負了他的隊友。
NCAA的進攻很少有快節奏的,NCAA每次進攻的時間是35秒,比NBA的24秒多了整整11秒。
所以有人總結美國各個層次的籃球,高中階段將一個球員的個人進攻能力展現出來,大學時學會如何融入一個團隊打球。一個個人進攻能力不俗,又能不錯的融入團隊中的球員,是NBA球隊的那些職業經理人和教練們最愛的球員。
中佛羅里達大學就艾爾-索頓一個超級球員,另一個能夠進入NBA球隊視野的就是剛剛被余一塵迎面射入三分球的鮑勃-華萊士,他是一個身體壯碩的中鋒。實際上,如果不是現在中鋒資源的嚴重匱乏,他這樣的家伙是不會被喬治-艾森豪爾記錄在自己的筆記本上的。
中佛羅里達大學在連續的傳導球以后在右側撕開來了一條空擋,鮑勃-華萊士立即跑到右側四十五度角的位置來給艾爾-索頓擋拆。艾爾-霍福德被艾爾-索頓借著掩護一步過掉,余一塵只能放棄底角的對手回撤籃下,艾爾-霍福德則去底角補余一塵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