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哈哈哈哈!”余一塵大笑。
大姚笑的很含蓄,他看向余一塵,示意余一塵來解釋。大姚雖然性格不乏幽默,但他的語言還是比較含蓄,他那被稱為“姚式幽默”的語言方式,或許更接近“冷面滑稽”比余一塵連珠炮式的美式幽默,要相去甚遠。
“就是F——的意思啊!”余一塵用一個F開頭的單詞組成一句短語來形容了“西紅柿”的意思。
“啊!原來是中文啊!”那記者道。他聽到這個解釋卻也覺得新奇,這是中美文化的一次碰撞,卻撞出了很有意思的火花。把這個短語解釋做成一次簡短的新聞推送,想來會受到不少用戶的歡迎吧!
記者很滿意,大姚和余一塵也離開了,說好了只有一個問題,記者也不會再繼續糾-纏他們進行采訪。
大姚原本輸球不是特別愉快,被這個記者一攪合,他的心情好了不少。
晚上,余一塵和大姚在余一塵自己的飯店吃了晚飯,對余一塵微創新開發的煎餅果子大姚贊不絕口。
“還是創新受歡迎。”大姚道。
大姚的姚餐廳走的是高端中餐路線,用外國人喜歡的安靜用餐方式,來包裝中餐。
中餐本身的高端程度并不會比全世界各個國家的餐飲低,但外國人宴請重要賓客卻幾乎不會去中餐廳,主要原因是吃中餐的方式和華夏人吃飯的習慣。
宴請重要客人,主要是要有事情談論。而中餐是合餐制,華夏人吃飯又喜歡熱鬧,這是與安靜不沾邊的。合餐制在習慣了分餐制的人眼中,又顯得對對方不夠尊重,這讓中餐很難在美國進入最高檔的行列,跟味道一點關系都沒有。
姚餐廳所遇到的問題就是這樣,他們也想了很多辦法,卻仍然沒法把店的影響力繼續擴大。
“我一直以前覺得中餐在美國的天花板太明顯了。”大姚說道:“但你這么一操作,就立即把問題給解決了。走快餐的路線,盡量符合美國人的用餐習慣,卻又是正正緊緊的中餐。”
“你快別夸我了。”余一塵道:“再被你夸下去,我就好不好意思了。”
“原來你現在還沒不好意思啊!”大姚笑道。
開過玩笑,大姚跟余一塵說起了正事,這也是他剛剛想到的。
“有沒有想過去華夏開分店。”大姚道:“你這里的這種吃法,價格不貴,而且還比較有新意,早中晚三頓都能賣。”
“這是我未來的計劃。”余一塵道:“等我自己的名氣漲起來,再等公司的實力增長,我肯定要把連鎖店開到華夏。但問題是,現在我只在甘斯威爾和邁阿密有分店,邁阿密的第二家分店都還沒開起來呢!”
大姚的姚餐廳在休斯敦倒是已經有兩家店了,今年夏天他本來想在華夏申城再開一家店,但這家店的生意卻非常慘淡。姚餐廳在申城不具有任何的競爭力,除了“姚”本人。
“本來是準備把店轉出去了,不過你覺得我們可不可以合作?”大姚道:“店正好不用轉出去了,給你來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