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連謝逸之都差點被繞過去,捋了半天才捋明白。
他現在大概有點懂了。
張景峰不傻,張令也不傻。
能夠讓雙方都滿意的交易,雖然別人聽起來古怪詭異,但本質上一定是各取所需的。
見謝逸之還是愿意了解的,張令嘆了口氣,看了一眼張景峰,示意讓他來說。
因為有些話,張令也不知道怎么解釋。
謝逸之索性坐下,讓他慢慢說。
張景峰于是道:“你也知道,我本不是修道之人。”
“屬于是半道出家,還能幸得被天師收為門徒。”
“在遇見師父之前,我就只是一位小攤販,每天在縣城的集市出攤,批菜賣菜。”
“因為沒什么本事,也認識不到什么姑娘,最后還是在親戚的介紹下,結識了我的妻子。”
“我們一起努力,我賣菜,她在廠里當包裝工。”
“在一起差不多一年后,我拿出了我這幾年積攢的積蓄,給老婆買了三金,她用的工資給我買了戒指,換了手帕。”
“就這樣,我們簡單的辦了酒席,領證結了婚。”
“在結婚之后不久,我老婆懷有身孕。”
“那段時間,我既高興,壓力又大。”
“高興的是我也很快,就要當爸爸了,擔心的是以后會不會給不了老婆孩子好的生活。”
“靠我的那一桿小秤,是絕對不足以支撐起來家庭的。”
“這點,我很清楚。”
謝逸之和張令靜靜地在邊上坐著,聽著張景峰講著他的故事,沒有出聲打斷。
耐心傾聽也是一種禮貌。
也就是說,按照張景峰的說法來看,在二十多歲的時候,他是半點沒有道緣的。
就是一縣城的小攤販,不可能接觸道。
二十多歲,根性都已經封閉,還能有今天的程度,說明在修行這方面的資質本身肯定是強的離譜的。
像修道的,最好就是從小修行,無論是哪一個成長階段都能被把控的住。
這樣培養起來,最是完美。
十八歲根性都已經基本定性了,性格身體,都已經趨于成熟。
往后再想修行,其實是很難很難的。
“所以,在我們夫妻二人的商量下,決定趁著孩子出生之前,我去城里找個工地。”
“然后麻煩我爸媽,在家里幫忙照看我老婆。”
“累是累了一點,但是收入的確是要在比當小攤販多一些的。”
“雙方的老人也都表了態,能夠盡量拿出來一些錢,湊一湊,給我們在縣城買上房子。“
張景峰頓了頓,昏暗的光線下,很難察覺,他的眼眶已經泛紅了。
之后,他便踏上了去城里的巴車。
一年時間,他拼了命的工作,一天倒兩個班,到年底孩子出生之前真的攢了一筆不少的錢回來。
孩子出生的前一天晚上,兩夫妻還在算著他們的錢是不是夠在縣城買房了。
之后,孩子順利降生,母子平安,取名張小夭。
孩子出生之后,張景峰馬不停蹄的在縣城買下來了一套房子。
一套,屬于他們小家庭的房子。
那九十多個平方,就是以后他們一家三口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