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病人的問題,林勝男認真了起來,她看向方別,回道:
“那個病人診斷是闌尾炎,需要動手術,但咱們醫院的主刀醫生馬大夫出差了,這手術也就沒辦法做,所以就想著請你過去會診看看能不能有什么辦法。”
林勝男口中的馬大夫,方別在入職的時候聽孫長河介紹過,只是一直沒見過面。
當初孫長河還就說過這位馬大夫一個人頂起了紅星醫院的外科。
現在看來,孫長河的話還真沒說錯,離開了這位馬大夫,紅星醫院連切闌尾這種小手術都沒法子做了。
“既然動不了手術,那怎么沒讓病人轉院?”
這句話不是方別問的,而是剛回到診室門口的樂瑾問的。
沒等林勝男回答,方別便給自己小舅子解釋了起來。
“病人是軋鋼廠工人的家屬,雖說咱們醫院現在不歸軋鋼廠管理了,但對于大題上和之前還是一樣,軋鋼廠工人或者家屬來咱們醫院看病,各項費用都有減免。”
樂瑾也不是不食五谷的大少爺,他也知道許多人家里的條件不一定負擔的起醫藥費。
“原來是這樣。”
樂瑾點了點頭,也沒再多問。
方別則是說道:“走吧林護士長,我跟你一塊兒過去看看。”
方別和林勝男一路下了門診樓,到了住院部。
這回病人雖說依舊是住在三樓,倒也不是方別之前看過幾次病人的三零一特護病房了。
三零六號病房。
方別一進門,便看到患者正躺在床上,臉色暗黃,雖說體型消瘦,但看起來全是腱子肉,一看就是個長期做體力活的人。
“方院長,這是病人的病例,您看看。”
一旁的住院醫師見到方別后,連忙給方別遞過來病歷。
方別接過病例,了起來。
病歷上記錄著患者年紀五十九歲,從事體力勞動,平時幫人搬運東西貼補家用。
自述前天給人搬東西,下午一點收工,到家兩點吃過午飯之后,睡了一會午覺。
到了下午五點鐘左右,又被鄰居找上門,雇傭他幫忙搬東西。
但剛干活沒多久,就感覺肚臍附近疼痛難忍,當時就直接疼得蹲在了地上。
接著被送來了醫院,醫生檢查,按壓有跳痛,打針服藥之后仍不見好轉,于是再做了血常規檢測。
方別看到這里,朝著那名住院醫師問道:
“血液檢測報告給我看看。”
住院醫師一愣,“方院長,您還會看這個?”
方別倒沒什么架子,笑著解釋道:“我之前軍醫轉業,當然會看了。”
住院醫師連忙給方別找出了血液檢測報告,
方別接過報告看了一眼,上面寫著白細胞(wbc)15.0x10°/l,中性粒細胞(neut)10x10°/l。
成人白細胞通常為4.0-10.0x10?/l,患者達到了15.0x10°/l,這證明了患者體內的確存在炎癥。
而中性粒細胞正常范圍在2.0-7.5x10?/l,患者的檢測結果同樣顯著升高,這代表著患者體內還有細菌性感染。
“從白細胞總數和中性粒細胞這兩樣數據來看,患者還處于輕型化膿性階段。”
聞言,住院醫師問道:“您有把握?”
:<a>https://953a6.xyz</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