吏部尚書詹徽笑道。
“啟稟陛下,依微臣看,開海之策倒也不完全如傅大人說的那般,微臣以為,若是短暫開海,非但不會惹出禍事,還能激勵百姓積極參與治理河沙。”
“最為重要的是,開海能給東南百姓帶來額外的收入,改善民生。”
“只需令清吏司好生監管,應該不會出太大的事故。”
朱元璋點了點頭,滿眼欣慰。
聞言,傅友文大為震撼。
這個老狐貍,還真特娘的會察言觀色!
也不知這奏疏是誰寫的,看來是要受到老爺子的重用了。
即便有些冒險,但他也不得不承認,這套方案確為上策。
能寫出如此完整,且條理清晰方案之人,也的確能稱之為人才。
而且這其中的許多內容,就連傅友文都沒想到。
更別說這些策略還能環環相扣,形成閉環,讓人盡其職,物盡其用了。
“臣斗膽問陛下,此奏疏是出自何人?”
傅友文沉聲。
朱元璋會心一笑,驕傲道。
“咱孫子。”
這些朝中的中流砥柱能給予這法子如此高的評價,足以看出朱小寶的水平之高。
即便這最終的方案,是朱元璋精心完善過的,但也并不妨礙這奏疏的核心思想。
什么?
這是允炆殿下提出來的?
傅友文怔愣片刻后,趕緊道。
“常聞太學言允炆殿下之聰慧,稀世罕見,今日所見,實令微臣佩服!”
朱元璋瞪了他一眼。
“咱什么時候說是允炆了?”
聞言,三位大人頓時目瞪口呆。
不是皇孫朱允炆?
不過很快,詹徽便面露喜色,激動之情,更是眼見著就要溢于言表!
東宮內的其他皇孫都還年紀尚小。
若不是朱允炆……
那便只能是朱允熥了!
詹徽身為朱標留給正嫡的隱藏政治人脈,自然是一心向著常氏一脈的。
“皇孫允熥居然有此建樹,恕微臣眼拙。”
詹徽壓制住內心的激動,又道。
朱元璋白了他一眼。
“咱也沒說是允熥吧!”
朱元璋擺了擺手。
“得了,咱乏了,既奏疏可取,你們便照辦吧。”
“遵旨。”
三人異口同聲,神色中也盡是疑惑與不解。
既不是朱允炆,也不是朱允熥?
那還能是誰?
若說是東宮那另外幾個小屁孩得出的這番見解,他們定是不會信的!
三人百思不得其解。
朱元璋倒是高興得很。
剛打算坐下再將這法子賞閱一番,黃狗兒便來道。
“皇爺,翰林院學士黃子澄、齊泰上奏,言說允炆殿下一日未嘗進學。”
嗯?
朱元璋眉頭微蹙,看著黃狗兒道。
“這是為何?”
黃狗兒頓時神色緊張,汗流浹背。
“回皇爺的話,允炆殿下今日一早便在書房念誦佛經,已經一天未曾用膳了。
“簡直胡鬧!”
朱元璋厲聲呵道。
“不好好讀書便罷了,偏去讀那些個歪門邪道的東西,成何體統?”
黃狗兒忙道。
“殿下是見臨太子爺三七近了,想要為太子爺祈福。”
朱元璋原本凌厲的神色,在悄然間緩緩松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