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先生今日似乎狀態不佳啊,究竟發生了何事?”
劉三吾遠遠地便向孔訥打起了招呼。
孔訥冷哼一聲道。
“碰到了個不知好歹的家伙,居然夸下海口,妄圖造福世間百姓……”
“呵呵,此事不談也罷!”
說完,孔訥認真的對劉三吾說道。
“劉夫子,這篇道德經的思想,可以公之于眾了。”
劉三吾面露喜色。
“當真?”
“當真!”
孔訥篤定的點了點頭,又急切地追問道。
“劉夫子,您之前說這思想并非由您提出,而是另有高人,能提出如此顛覆性的治國理論,此人必定是位非凡之才,您現在能否告訴我,這位高人究竟是誰了嗎?”
孔訥對這位能用更深層的理論,去闡釋治理大國如烹飪小鮮的開創者,深感敬佩!
當初劉三吾向孔訥透露道德經中的新學說時,孔訥簡直驚呆了!
他們一直在討論,重新定義《道德經》的含義,并計劃推翻舊有的理解,將這一新思想公之于眾。
孔訥明白,一旦這種新思想被推廣,提出它的人必將名留青史!
他心生羨慕,渴望能與之結識。
劉三吾搖了搖頭。
“成敗尚不可知,一切待推廣之后自有分曉。”
“若此計劃得以實施,老夫定會向孔夫子引薦此人。”
孔訥面帶微笑地說道。
“那就這么定了!有老夫出面,文人界定會接納此理論,劉夫子您就放心吧!”
劉三吾拱手致謝。
“孔夫子高義!”
朱元璋正在審閱奏折。
最近幾日,寧波和淳安兩地官府幾乎被朱元璋徹底清洗,罪證確鑿,再加上以孔訥為首的文人猛烈抨擊,根本無人對此提出異議。
除了寧波和淳安兩地,還有幾個地區也被發現了有賬目造假的情況。
都察院隨后又派人下地方進行調查。
一旦發現異常,朱元璋絕不留情。
慢慢地,朝廷官員們都達成了一個共識。
朱元璋是以戶部的賬目為根據,在搜查貪污的官員,而且還每次都能準確無誤地揪出貪官!
究竟是怎樣一種神奇的能力,僅憑賬目就能鎖定貪官污吏,許多人都百思不得其解。
文武百官之中,唯一可能略知一二的,便是戶部侍郎傅友文。
許多人曾試圖詢問傅友文,但得到的答復總是,連傅友文自己也不明白!
傅友文所能透露的,僅僅是有人在背后為老爺子出謀劃策。
因此,官員們紛紛開始揣測,究竟是誰在老爺子背后出力……
然而,朱元璋的這一策略,使得各地官府在得知消息后,敢于偽造和貪污的官員幾乎絕跡!
朱元璋心情愉悅的批閱著奏疏。
但很快,他便眉頭緊鎖了起來。
他最擔憂的事情,終究還是發生了。
由于冬季的到來,京城周邊百姓的死亡人數急劇上升。
吏部尚書詹徽整理出的名單,簡直觸目驚心!
凍死的百姓多達八十一人,因炭毒而亡的百姓更是高達二百一十二人!
朱元璋心如刀絞!
身為大明的君主,每一個百姓的離世,都無聲地控訴著他的治理不力!
他出身貧寒,深知冬天對百姓意味著什么。
尤其是今年,氣候似乎比往常更為嚴寒!
“速召詹徽來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