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朱小寶知道解縉的預言是正確的。
在未來的歲月里,不僅有靖難篡位,而且眾多的皇族成員也成了這個國家的負擔。
然而,考慮到朱元璋的歷史局限性,或是因為他對子孫的絕對信任,這話如果讓朱元璋聽到,便是破壞皇室的和諧,是大逆不道之舉!
因此,解縉被降了職,直至永樂年間才重新獲得重用,最終成為內閣的創始成員之一。
正當朱小寶沉思之際,朱元璋已經結束了對解縉所呈《太平十策》的講述。
無疑,解縉所提出的策略中,除了削減藩王權力這一條外,其余九條確實對大明朝的發展具有積極意義。
朱元璋凝視著朱小寶,帶著疑問,詢問道。
“這孩子,你如何看?”
朱小寶沉思片刻后,回答道。
“他的奏疏,多數對國家有益,其中……”
沒等朱小寶繼續說下去,朱元璋便打斷了他的話。
“咱指的是解縉這個人,從咱剛才的話來看,你對解縉應該有了初步的了解。”
朱小寶點了點頭。
“他有勇有謀。”
朱元璋點頭表示贊同。
“還有別的嗎?”
朱小寶搖頭。
“目前還沒發現更多。”
朱元璋繼續說道。
“還有,他不通為人處事!”
什么?
朱小寶疑惑地看著朱元璋,不解地問道。
“老爺子,您是如何得出這個結論的?”
朱元璋笑著解釋道。
“他的太平十策是繞過六部直接呈遞給皇帝的。”
“還有李善長那件事,他對皇帝是怎么說的,臣知言出而禍必隨之,然恥立于圣朝而無諫諍之士。”
這話的意思也很明了,簡單來說就是解縉看不起那些不敢直言的臣子。
朱小寶在聽完朱元璋的剖析之后,立刻領悟了解縉的個性。
老爺子識人精準,解縉確實情商不高,他是一把利劍不錯,卻也是把雙刃劍,關鍵在于如何運用,由誰來運用。
朱棣對解縉忍了很久,盡管解縉才華橫溢,但其低情商也是不爭的事實。
否則,解縉最終也不會被朱棣遺棄于大雪之中,導致凍死的悲慘結局。
“大孫啊!記住這個人,他是個有才能的人,但現在若重用他,那便是害了他。”
“皇帝提拔他過快,他失去了為官的準則,導致他越權上報,得罪了同僚。”
“所以我之前告訴你,恩惠應出自上位者,封爵和封官的道理相同,必須加以壓制,讓他們體會到其中的艱難,才會謹慎行事,明白為官的規則。”
“這孩子自幼聰明過人,驕傲自大,桀驁不馴的人就是這樣,要用他們就得磨掉他們的傲氣,磨平他們的棱角,他們才會懂得如何為官。”
“若提拔過快,這不是在提拔他,而是在害他!”
“在平庸聽話的昏官和有才能卻挑刺的清官之間,記住,永遠選擇前者。”
“當然,這一切的前提是上位者必須具備能力和手段。”
“如果沒有這些,那他也不配成為上位者!”
朱小寶最敬佩老爺子之處,就在于他對人心的洞察,以及馭下方面的卓越見識。
老爺子宛如一只老狐貍,洞察世事,明明是一把鋒利的刀,卻將鋒芒隱藏于心。
這正是胸懷天下,韜光養晦的真正含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