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縉這個人,是可以利用的,朱元璋一直對他十分重視。
但重視并不意味著一味提拔,這次將他貶為江西道監察御史,也是為了磨練他。
這個人,是朱元璋精心為朱小寶挑選的輔佐之才。
正當爺孫倆分析解縉時,解縉就來了。
馬三寶前來報告說。
“太爺,少爺,劉三吾來了。”
朱小寶輕聲應了一聲,似乎并未放在心上。
“請他進來吧。”
清晨時分,劉三吾費盡口舌,才終于說服解縉隨他一同前往。
起初解縉并不愿意浪費時間,但當劉三吾提及朱小寶所作的那首詞時,解縉頓感震驚不已!
因此,在他即將調任江西道之前,解縉決定無論如何也要來見朱小寶一面。
解縉年少時便已成名,在家鄉更是被譽為神童。
即便如此,他卻無法創作出‘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的這般佳作。
自負的人通常都具有一種特質,那就是極度自信,直接了當,眼里容不得沙子,不懂得靈活變通。
在他們的觀念中,世界非黑即白。
唯有以更強的才華才能使這種人屈服,用絕對的實力去壓倒他!
而朱小寶,正是這樣的人。
解縉在得知朱小寶的詞作后,整個人生觀都產生了動搖。
翰林院中許多人都入不了他的法眼。
例如黃子澄、齊泰甚至孔訥等人,他大多都不屑一顧。
但劉三吾卻是個例外,因為劉三吾是個純粹的士大夫。
這一點,解縉的判斷是正確的!
而現在,又多了一個讓解縉敬佩的人,那就是朱小寶。
盡管劉三吾告訴他朱小寶才十七歲,但解縉不會以年齡作為評價的標準,實力就是實力,哪怕對方只有三歲,有這樣的實力,他也愿意與之結交!
院子里。
老爺子依舊與朱小寶談論著解縉的事。
“這人確實才華橫溢,不僅精通琴棋書畫這些無用之物,對國家大事也有獨到的見解,但同時他也是個固執己見的人,外表看似彬彬有禮,實則自視甚高。”
“并且他還有些固執,一旦認定的事情,即使九頭牛也拉不回來。”
朱元璋對解縉的評價,可謂是一語中的。
朱小寶則專注地傾聽著。
交談之際,劉三吾與一位儒生從遠處走來的情景映入眼簾。
朱元璋輕松一笑,對朱小寶耳語道。
“這年輕人挺棘手!”
朱小寶立刻明白了,眼眸微瞇,打量著劉三吾旁邊的那位青年。
這應該就是解縉了。
劉三吾走近后,并未顯露任何情緒。
朱小寶仔細觀察著解縉。
解縉身形略顯單薄,但雙眼炯炯有神,即便靜立不動,也渾身散發著一種凌人的氣勢。
朱小寶輕瞥了一旁的老爺子。
看來老爺子的判斷,似乎完全正確!
朱小寶心中頓時感慨萬千。
感慨于解縉坎坷的一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