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際上,自洪武二十四年起,解縉的官運便一直坎坷。
他遭遇了無數挫折,即便在擔任監察御史期間,也多次遭到同僚的暗算。
他的挫折很大程度上源于他不諳官場規則,不懂得適時屈伸,不懂得適時低頭。
老爺子所言極是,如果他的棱角不被磨平,從政,他將永遠處于不利地位。
洪武朝結束后,解縉的仕途依舊充滿波折,直至建文帝登基,為了實現自己的政治理念,他又重返京城求官。
當年他得罪的人給了他致命一擊。
當時解縉的母親去世,父親已是九十多歲高齡。
你這讀書人,不留在家中照顧年邁的父親,反而來求官,實在是不忠不孝。
對一個人最致命的打擊,莫過于道德上的束縛和指責。
這種蓄意的指責,直接導致解縉名譽掃地!
解縉的仕途終結了,他在大明官場中變得微不足道,甚至被人輕視。
然而,經過磨礪的解縉,在朱棣靖難之變的關鍵時刻,憑借其出色的文采,為朱棣起草了登基詔書,之后便受到朱棣的重用。
并且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他都是朱棣身邊最重要的助手。
永樂初年,所有重要的文件詔書,均出自他的手筆。
可惜好景不長,后來,因皇儲之事得罪朱棣,解縉被朱棣暗中示意紀綱,最終在雪地里被凍死。
自然,這些事情都是之后才發生的。
解縉并非毫無優點,他的才智和治國策略,都彰顯了這位年輕人的雄心壯志和報國之才。
這個人確實有其用武之地,關鍵在于如何運用。
他就像一把罕見的雙刃劍!
“解大紳向朱郎君致敬。”
正當朱小寶陷入沉思時,解縉發話了。
大紳顯然是他的別號。
朱小寶不會僅憑剛才對解縉的分析,就認定這個人無用。
一個杰出的人,總是能看到他人的長處。
朱元璋也在觀察朱小寶的舉止。
他也期待著,這兩位年輕人的相遇,能激發出別樣的火花。
朱小寶笑著拱手行禮,禮貌周到地回應道。
“朱小寶見過解大人。”
解縉對這些表面禮節并不在意,他直接向朱小寶詢問道。
“在下讀了你的《沁園春》這首詞,真是令在下驚嘆不已!”
“這首詞,有名嗎?”
《沁園春》是詞牌名,宋代對詞有嚴格的格式要求,每個詞牌都有固定的字數限制。
朱小寶思索片刻后,答道。
“就叫它‘雪’吧。”
“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唉,遺憾的是,許多杰出人物都已隨歷史塵埃消逝,這是大明的損失啊!”
劉三吾大吃一驚,這小子,該不會要在皇帝面前編排皇帝他老人家吧!
他正要上前制止,朱小寶卻攔住了劉三吾。
“解兄似乎心事重重?”
解縉微微一笑。
“也沒什么不能說的,朱兄你且聽在下一言。”
他相信,朱小寶既是才華橫溢,能創作出沁園春之雪的人,必定也是桀驁不馴,與自己同樣志存高遠!
盡管劉三吾咳嗽示意,解縉依舊向朱小寶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