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因商業紛爭,爺孫倆冷戰了數日,朱小寶可不想因瑣事再次與老爺子發生爭執。
朱元璋放聲大笑。
“咱不是平心靜氣嗎?咱不是嗎?”
“咱問你,你提出將江南驛站從僅供官員使用改為通用,那若發生緊急軍政事件,該如何處理?”
朱小寶不假思索地回答道。
“區別對待即可。”
“如何區別?”
朱元璋再次追問。
朱小寶搖了搖頭。
“我對驛站的結構尚不熟悉,也未曾實地考察過,因此無法詳述,所以我認為這個策略還尚不完善。”
朱元璋未理會朱小寶,繼續說道。
“那些馬匹和騾驢在驛站中閑著也是閑著,平時也不會有太多官員需要進京。”
朱小寶眼前一亮。
“原來如此,既然這樣,就用馬匹和騾驢來區分。”
朱元璋點頭表示同意。
“你所言皆為便民良策,咱很欣賞,但你說可以利用此法開源,其依據何在?”
朱小寶笑著反問。
“那我得先問問老爺子您,您認為這屬于商業行為嗎?”
朱元璋皺眉沉思片刻后,表情嚴肅地搖了搖頭。
“不算,最多算是人情往來。”
“即使民間百姓都會給送信人一些臘肉、雞蛋等禮品作為回饋,現在更是流行給送信費,但這又怎能算是商業?”
“哪有遠離家鄉的孩子不思念父母的,這也不過是幫助他們實現心愿罷了……”
這不僅僅是朱元璋個人的看法,而是普天下百姓和權貴們共同的信念。
這能稱作什么商業?
這只是人們最為鐘愛的人情往來。
在過去的戰亂時期,那都是必須依靠遠近鄉親的幫助,才能將平安信送回家中。
在那個時代,想要將信件安全送達異地,是何等艱難?
能夠幫助他人傳遞信件的人,誰不心存感激?
即便是敵軍,見到這些民間傳遞信件的信使,也不會輕易傷害,因為這會失去民心。
由此可見,若此政策得以實施,百姓對朱元璋的感激之情將何其深厚。
為何朱元璋在閱讀朱小寶的策論后,內心久久不能平靜?
除了金錢,朱元璋還深思熟慮了更多其他方面的事情!
朱小寶表示贊同。
“既然您不視其為商業行為,那事情就好辦多了。”
“至于如何增加收入,首先需要將這些郵件和書信進行分類,以直隸為例,將信件送往云南承宣布政使司,具體多少公里我也不太清楚……”
“大約四千里路。”
朱元璋脫口而出。
朱小寶驚訝地望著他,老爺子還真是見多識廣!
“那就以四千里路來計算。”
“郵票的里程設置,按距離計算費用,幾文錢或十幾文錢,大家都能接受吧?”
朱元璋點頭表示同意。
“價格適中,大家都能承受。”
老爺子最是關心民眾,既然連他都說價格合理,那肯定就是真的合理。
朱小寶繼續說道。
“那么,這些錢就是我們增加收入的來源。”
朱元璋眉頭緊鎖。
“那騾馬和驛站的運營成本呢?”
朱小寶爽朗地笑了起來。
“老爺子,我想問您,應天府大概有多少居民?”
“幾十萬肯定有吧!”
朱元璋不悅地斥責道。
“何止幾十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