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教師兄不僅對道教經疏了如指掌,對佛教教義也頗有研究,今日更是力挽狂瀾,救我中原道教于水火之中。”
“我們并非盲目,自從師尊離開后,紫清道觀的掌教之位一直空缺,我和師弟都無法得到大家的認同。”
“但今日我們提議你為掌教時,全觀上下,無一人反對!”
李思松話音剛落,張映安立刻附和道。
“正是如此!”
“請掌教上位!”
“請掌教上位!
“請掌教上位!”
山中呼聲再次響起,朱小寶卻顯得有些手足無措了。
他急忙解釋。
“真的很抱歉,我還有許多俗事未了,目前還沒有隱居的打算。”
哎呀!
朱元璋捂住額頭,差點就沒站穩。
“道觀里的事務,讓你這兩個晚輩去處理不就得了?”
什么?
朱小寶疑惑地看向朱元璋。
“老爺子,我也讀過不少書,你可莫要誆騙我,這也可以?”
“荒唐!咱一把年紀了,誆騙你作甚?那唐朝的皇帝們,不也都有道號嗎!”
“別猶豫了!趕緊去繼位吧!”
朱元璋一副恨鐵不成鋼的模樣。
朱小寶搔搔腦袋,轉頭看向這群道士,拱手道。
“那行吧!”
李思松頓時欣喜若狂,連忙招呼道。
“趕緊把道印、三清鈴等法器呈上來!”
“再叫幾個人,趕快去道錄司給掌教師兄受攥!”
道士們立刻行動起來,三清殿內不久便空出了一大片地方。
剩下的封賞、受攥、受祿等儀式,依次進行,直到傍晚時分,整個儀式才宣告完成。
朱小寶找到了張映安和李思松。
“若兩位師弟日后遇到了困難,隨時來找我。”
兩位道士自是當即答應。
朱元璋也跟著道。
“咱今天帶大孫來,是向兩位道士賠禮道歉的。”
朱小寶這才記起正事,連忙道。
“對!對!”
“我爺爺指的是寧王在三清像前不敬的事,還請兩位不要介懷。”
李思松和張映安捋著胡須道。
“掌教師兄太客氣了,我們這把年紀了,還能跟他記仇嗎?氣消了就沒事了。”
“老人家這么大歲數,還能克服重重困難上山來道歉,這份毅力,真是令人敬佩!”
說著,兩人便向朱元璋鞠了一躬。
朱元璋開懷大笑道。
“好好好!”
三清山的夜晚,星空特別璀璨。
朱小寶和老朱在山上享受著清新的空氣,他泡了一壺茶,兩人坐在院子里仰望繁星。
朱元璋品了一口茶,得意地看向朱小寶。
“大孫,剛才被那么多人簇擁著,你一定很興奮吧?”
朱小寶略帶羞澀地答道。
“確實有點。”
他還從未體驗過被如此多的人圍繞著歌頌他的功績。
這種感覺,只可意會,不可言傳。
那是一種掌握數千道家弟子命運的權力感和責任感。
“難怪那么多人都想當官兒。”
朱小寶笑道。
朱元璋又喝了一口茶,接著道。
“那要是當皇帝呢?”
朱小寶愣了一下,然后帶著向往的神情笑了。
“這個我不太清楚,但肯定比當官更帶勁兒。”</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