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必須承認,老爺子送來的那兩本政書確實很有用。
朱元璋灑然一笑,先行一步走向書房。
朱小寶則去洗凈雙手,隨后便跟隨至書房。
“這……這么多?!”
望著書桌上堆積如山的奏疏,朱小寶感到有些手足無措。
朱元璋道。
“很多嗎?咱都已經批了一半兒了。”
朱小寶帶著敬意看向朱元璋,真誠地道。
“有了您,大明的百姓們還真是幸運啊!”
想到一個高齡長者仍舊在不懈努力,朱小寶感到一絲羞愧。
“來,坐下看奏疏。”
朱小寶點頭,正要坐在朱元璋旁邊的太師椅上,老爺子隨手放了個坐墊上去。
朱小寶心頭一暖,連忙道謝。
“感謝老爺子。”
“開始吧。”
聽到這話,朱小寶便打開了奏疏。
朱元璋坐在一旁,看著朱小寶專注的模樣,不禁微微一笑。
大孫,若想掌握這個冷酷的帝國,就必須從這些入手。
朱小寶瞇起眼睛,聚精會神地閱讀著奏疏。
自從看了兩冊貼合大明當前國體的政書后,朱小寶感慨良多。
要成為一個合格的君主,或者至少成為一個合格的臣子,是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的。
只有先了解這個帝國的內政和不足之處,才能在未來進行相應的改革。
任何改革都是在舊有制度的基礎上進行的。
就像朱小寶和老朱曾經意見不合,朱小寶曾主張立即大力發展商業,現在回想起來,確實顯得不夠成熟,不夠現實。
越是深入了解這個時代,越能發現許多事情都可能帶來災難。
要真正適應這個時代,才能真正為國家和人民帶來益處。
朝廷中的大臣們,都是兩榜進士出身。
他們或許有些固執,但在治理國家方面,他們的才能和見解,遠超一般人。
朱小寶也不追求高遠,現在正是打基礎的時候。
人生中機會不多,抓住了就要珍惜。
朱小寶也對這次機遇倍感珍惜,畢竟不是人人都能有這樣的機會。
他同樣感到慶幸,因為有位細心照顧他的長者。
這第一份奏疏來自淮北。
淮北地區今年多災多難,先后遭受了水災、雪災。
淮北的毫州府提交了奏疏。
‘今年不幸遭遇天災,幸而百姓傷亡不多,糧食尚能自給自足。但明年可能會給百姓帶來額外負擔,臣斗膽請求陛下,免除兩府百姓的息稅。’
朱小寶讀完后,向老爺子表達了自己的看法。
“這是展現皇恩浩蕩的時刻,應當免除百姓的稅賦。”
朱元璋聽后,面帶微笑地點了點頭。
“沒錯!”
“以往咱只是讓你簡單地批注可或否,現在你可以嘗試在奏疏上表達自己的觀點。”
“如果你要回復這份奏疏,你會怎么寫?”
朱小寶點了點頭。
以前,老爺子也指導他批閱過幾份奏疏,但那時只是淺嘗輒止。
朱小寶只需簡單地批注可或否,從未提出過自己的意見。
長者鼓勵他大膽地表達自己的看法,但朱小寶明白,國家大事,不容輕率處理。
他先在旁邊的宣紙上嘗試寫下自己的意見。
‘立即免除稅賦,由戶部給事中核實北方受災地區百姓人口,免除夏稅,以安撫民心,彰顯天恩。’
‘汝需牢記,不可貪圖功績,不得隱瞞災情,以彰顯政績。’
‘這關系到數百萬百姓的生計,若有疏漏,將愧對百姓,務必謹記在心。’
“老爺子,您看這樣寫可以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