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什么比這些血書更有說服力呢?
黃子澄的嘴唇微微顫抖著,他也被這些萬民血書給深深震撼到了。
可此刻,他更多的感受是尷尬。
仁義道德,向來是清流們標榜自己的武器,他們平日里高談闊論,把愛民如子之類的話掛在嘴邊。
黃子澄作為國子監大儒,一直以道德楷模自居,甚至可以說,他覺得自己就是道德的化身,別人都不敢質疑他。
可現在,他卻陷入了無比尷尬的境地。
這種尷尬并非來自于他剛才義正言辭的話語,也不是因為他的道德形象被破壞,而是在于,他剛剛還大義凜然地要求嚴懲朱小寶,轉眼間,百姓們就用萬民血書狠狠地打了他的臉!
他才說朱小寶罪該萬死,這些百姓就送來血書請求嘉獎朱小寶,這讓他情何以堪?
他忍不住在心里怒吼。
為什么這些刁民總是和我作對?
到底是為什么!
其實,黃子澄根本不理解那些受害的百姓,他從未真正去了解過百姓的生活,也從未站在百姓的角度思考過問題。
他不知道,漢民族最偉大、最有品德的,不是他們這些只會高談闊論的讀書人,而是那些像野草一樣扎根在大地,默默勞作的普通百姓!
泱泱華夏,漢人之所以不屈,正是因為這些普通百姓身上的精神,這就是漢魂!
而這些,黃子澄一無所知。
如今,萬民書這種東西,許久難得一見。
久到那些朝堂官員們,都快要把民間還有這一事物的事兒給拋諸腦后了。
遙想當年,北宋時期的直臣范仲淹被流放到鄧州時,鄧州的百姓們也曾為他呈上過萬民書。
這萬民書意義非凡,它可是老百姓對一個人認可與肯定的有力證明。
萬民書本就不常見,而萬民血書更是千載難逢。
在古代,人們極其看重“身體發膚受之父母”的觀念。
為什么古人無論男女都不輕易剪頭發呢?
又為何割發斷情在那時被視作極為決絕的行為?
《孝經》開篇便提到,自身身體的每一部分都是父母給予的,絕不能隨意損傷,這是孝道的起始。
在他們心中,血可以流,但絕不能是自己故意傷害自己而流血。
然而如今,百姓們卻不顧這些傳統觀念,毅然決然地用血書寫文書,這種舉動實在是震撼人心!
說來諷刺,像黃子澄這類清流,平日里總是把“萬民蒼生”掛在嘴邊。
他們與人交談時,動不動就會冒出一句“置蒼生何”,仿佛自己就是百姓的代言人。
可實際上,天下的百姓數量眾多,大多都是大字不識,每日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普通人,對朝堂上的那些彎彎繞繞根本不懂。
但今天,這些百姓卻做出了令人意想不到的舉動。
若是這份萬民血書是為黃子澄歌功頌德的,那他立刻就能在朝堂文官中嶄露頭角,得到同僚們的敬重,還會被士林之人傳頌贊揚。
只可惜,這份血書并非為他而寫。
黃子澄緊抿著嘴唇,看著手中那一張張寫滿為朱小寶求情話語的紙張,上面的言辭質樸,都是懇請饒恕朱小寶的話,還按滿了血手印。
說實話,黃子澄心里滿是羨慕。
他無比希望百姓們的這些舉動是為了自己。
其實,羨慕的又豈止他一人?
朝堂中的眾多官吏看到這一幕,都被驚得說不出話來,臉上滿是動容之色。
民心所向的力量實在是太強大了,這世上還有什么比得到民心更讓人敬畏的呢!
百官們被這場景震撼得半天回不過神來,特別是那些淮西武將們,眼中閃爍著難以掩飾的驚喜。
因為這些萬民血書的出現,朱小寶瞬間就占據了有利的局勢。
:<a>https://953a6.xyz</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