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小寶思索了一下,說道。
“就是在田地的兩頭,分別搭建一個人字形的木架,每個木架上裝一個轱轆,轱轆兩頭安上十字交叉的橛木,只要用手扳動橛木,犁就能自己移動……”
“應該是這樣沒錯。”
朱小寶努力回憶著。
代耕架在明末是很重要的農耕器具,但對于后世的他來說,也有些模糊了,只能盡量描述。
等他說完,再看向朱元璋時,只見朱元璋正一動不動地盯著他。
朱元璋的神色變幻不定,看來,他大概是明白了代耕架的用途。
“這……這是你想出來的?”
朱元璋回過神來,那神情看起來又驚又喜。
“咋……咋了嗎?”
朱小寶心里沒底,他也不確定這個東西對當下的時代來說是好是壞。
但從功能上來看,他覺得應該沒什么大問題。
他實在不明白老爺子為什么會是這樣的表情。
朱元璋拍了拍朱小寶,激動地大聲說道。
“你這臭小子,咋不早說呢?!”
“啊?”
朱元璋出身農家。
早年不是在戰場上拼殺,就是在田間地頭勞作。
對于農事,他堪稱行家里手,擺弄起各類農具來,也是得心應手,一點就通。
朱小寶提及的代耕架,朱元璋稍一琢磨,便明白了其中的巧妙。
在田埂兩端架上代耕架,再用麻繩連接,把爬犁置于中間。
如此一來,田埂中間勞作的老農就能省不少力氣。
真正發力的是田埂兩頭的百姓,而他們也只需轉動橛木,爬犁便能在田間開墾。
這代耕架就像動滑輪裝置,能極大地節省人力。
朱元璋目光熾熱地看向朱小寶,質問道。
“這么好的東西,你怎么不早點說?”
“你曉得大明每年有多少頭牛累死在耕地嗎?”
“曉得百姓因為耕種效率低,少收了多少糧食嗎?”
“又曉得有多少荒地因百姓無力開墾,被那些大戶侵占嗎?”
說到最后,老爺子因為情緒激動,臉頰都跟著顫抖了起來。
朱小寶趕忙搖頭,一臉無辜的道。
“這……這我真不知道啊!”
等老爺子發泄完,看著委屈的朱小寶,這才驚覺自己失了態。
他心中滿是懊惱和自責,趕忙道歉。
“方才是咱太沖動了,這事確實怪不得你。”
平復好心情后,老朱又細細思索起來,他越想越覺得代耕架是個寶貝。
漸漸的,朱元璋眼眶泛紅,聲音都帶著些顫抖。
他一巴掌拍在朱小寶肩膀上,興奮的道。
“這代耕架可真是個好東西啊!”
去年年末,江南遭遇罕見大雪,持續時間之長,是洪武開朝二十多年來從未有過的。
這場大雪讓南方百姓疲于應對,春耕也困難重重。
“等回宮后,咱讓禮部研究研究,看能不能在大明推廣。”
朱小寶點頭,又補充道。
“要是可行,還得麻煩您給交趾送個樣品過去。”
老爺子笑著打趣道。
“你這小子,還真是一點虧都不吃啊!”
“放心,忘不了你的交趾布政司。”
爺孫倆站在田埂上,悠然地看著百姓們春耕,一片閑適。
然而,在江寧城郊一片祥和之時,應天城內卻陷入了腥風血雨之中。
:<a>https://953a6.xyz</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