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個官吏在離開時小聲議論著。
王經歷嚇得身體都在發抖,好不容易才穩住了情緒。
“王大人,你說這事兒……”
“這解縉也太狠了!”
“他該不會真的是個官場愣頭青吧?竟然敢殺大明的官員?膽子也太大了!難道……是皇帝下的命令?”
“陛下哪有功夫管交趾這邊的事兒?京師那邊現在還亂成一團呢!”
“可既然不是皇帝下的令,解大紳又怎么敢這么肆無忌憚呢?”
“誰知道呢,說不定過段時間他就倒霉了。”
“要是解縉一直安然無恙呢?”
“那就說明,在背后支持解縉,掌控交趾生殺大權的人……嘶!難道是皇儲?”
眾人想到這兒,全都驚得目瞪口呆,內心震撼不已。
“先別管那么多了,趕緊做事,看看情況再說。”
“對,對,先做事!”
在交趾,隨著朱小寶的命令下達,各項事務也開始步入了正軌。
此刻,交趾也算是真正朝朱小寶預期的方向在發展了。
與此同時,應天城這邊。
朱元璋回到皇宮后,那場血腥的殺戮也隨之停止了。
洪武二十五年初,文英豪案終于結案。
在這場案件中,受到牽連被誅殺的官吏有三十五名,加上他們的家眷,將近千人的生命就此終結,永遠埋在了應天城的黃土之下。
雖說這起案件牽連的范圍不算特別大,但自從胡惟庸案之后,這是十二年來,洪武皇帝再次下令處決千人以上規模的大案。
朱元璋回到謹身殿后,立刻召見了吏部、禮部和戶部的三位堂官。
吏部尚書詹徽,戶部侍郎傅友文以及禮部侍郎李原此刻正戰戰兢兢地站在謹身殿外,等候著朱元璋的召見。
他們都不曉得,皇帝突然召見是為了何事。
老爺子掀起的那場腥風血雨,雖然表面上是結束了,但誰也不敢確定,后續還會不會有什么變數。
過了一會兒,鄭和出來,宣了三位堂官進謹身殿。
朱元璋正低頭批著奏疏。
三位堂官小心翼翼地走進大殿,躬身站在一旁,心里忐忑不安,等待著朱元璋開口問話。
“李侍郎,咱說個事,你聽后說說看法。”
禮部侍郎李原心里“咯噔”一下,不明白老爺子這葫蘆里賣的究竟是什么藥,只能惶恐地說道。
“臣恭聽圣上教誨。”
朱元璋頭也沒抬,一邊翻閱奏疏一邊說道。
“如今國家耕牛數量不足,若在田地兩頭分別搭建一個人字形的木架,木架上再裝上轱轆,轱轆兩頭則安上十字交叉的橛木,然后把耕犁放在中間,你覺得怎么樣?”
李原豎起耳朵,全神貫注地聽著,生怕漏了一個字。
見皇帝不是要刁難自己,他心里才稍微松了口氣。
同時,他開始在腦海里琢磨朱元璋說的這個裝置。
把木架設在田地兩頭……加上轱轆、橛木……
他邊想邊用手在空中比劃著。
傅友文和詹徽也在一旁閉目思考。
很快,三人的臉上突然露出驚訝的神情,彼此對視一眼,似乎都從對方眼中看到了同樣的震驚。
朱元璋靠在太師椅上,抬頭看著三位神色凝重的大臣,說道。
“說說你們的想法吧。”
禮部侍郎李原趕忙說道。
“啟奏陛下,用這樣的方法耕種,可以很大程度的節省人力!”
朱元璋微微點頭,又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