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用杉木,在發射火炮時,會因為熱度太高,容易炸膛。
而優質的鐵梨木都快被砍光了。
好在大明打下了交趾,那里是雨林地帶,木材資源豐富,能夠滿足明廷對鐵梨木的需求。
交趾。
解縉收到工部的調令后,便將一批批砍伐好的鐵梨木裝了車。
今日,便要將這些鐵梨木運往應天。
“咳咳咳!”
在押送木材的隊伍里,傳來一陣咳嗽聲。
“老黃,你都咳嗽一天了,等會兒到了云南驛站,還是找個郎中給看看吧!”
有個士兵關心地問道。
那個叫老黃的士兵虛弱地擺了擺手。
“就是受了點風寒,沒啥大事。”
“你什么時候開始咳的?”
“就今天,身上一會兒熱一會兒冷的,估計是染上風寒了,就是小毛病,不礙事,把木材送到工部才是要緊事。”
“好!”
作為六朝古都,應天城的春日,景色優美迷人。
通淮門外,是一片綠油油的稻田。
此時,一老一少正慢慢朝前走著。
“馬爺爺,你說出來看看,到底是看什么呀?還特地跑到城外來。”
朱元璋迎著溫暖的陽光、微風,看著眼前的淺草,抬起手向前方指了指。
“看他們。”
他說的“他們”,指的是正在勞作的莊稼漢。
朱小寶有些疑惑。
他知道老爺子一直很關注農時,但現在稻田里的稻子都已經種好了,田埂上也沒幾個老農在忙碌了。
朱元璋笑著說道。
“你曉得今年農戶的稻子,為何種得這么快嗎?”
“呵呵。”
“都是因為你的代耕架。”
提起代耕架,朱元璋一臉的得意。
“你這看似簡單的發明,在全國推廣后,引起了很大的反響,百姓的耕種效率提高了不少,所以今年的農耕這么快就完成了。”
朱元璋又道。
“但咱帶你來可不是看這個的,咱要帶你去看大明的稅收!”
去年因為小冰期,秋收受到影響,田稅沒能按時上交。
眼下,各地方官府都在組織補收稅款的工作。
今天朱元璋心情不錯,可能是想到去年沒收到的稅收終于要進國庫了。
國庫充實了,很多事情就能推進了,所以他心情很好。
朱小寶點了點頭,陪著朱元璋朝郊外的村子走去。
朱元璋喝了口茶,笑著對朱小寶道。
“每年京城地區的稅收,都是最讓咱滿意的,他們總能按時按量把田稅交上來。”
說著說著,兩人就來到了城郊的一個村頭。
這里圍了很多百姓,還有一些身著皂衣、頭戴黑高冠,帽子上插著紅羽毛的官府小吏。
朱元璋對朱小寶道。
“這些官吏都是來收田稅的。”
:<a>https://953a6.xyz</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