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喜陛下!”
“如今大明在西方大陸的影響力愈發深遠,陛下的威名更是遠播四海!”
“吾皇萬歲!”
一時間,武英殿內響起了山呼海嘯般的呼喊聲。
“吾皇萬歲!”
朱元璋眉眼含笑,十分得意。
帝王最在乎的,無非就是文治和武功。
如今這兩方面,他都治理得有聲有色,怎能不高興?
他微笑著接受群臣的奉承,然后對李緣說道。
“你禮部可不能怠慢了帖木兒汗國的使臣,一定要展現出我大國的風范和禮儀。”
李侍郎趕忙點頭。
“微臣遵旨!”
后宮之中,寧王朱權正在為張美人梳理頭發。
張美人雖已四十歲,但依舊風韻猶存。
“母親,孩兒明日一早就要離開了。”
寧王輕聲說道。
張美人心中滿是不舍。
這些年,她獨自一人將朱權拉扯長大,母子二人在后宮也一直都不太受寵。
朱權能被朱元璋選中去鎮守大寧都司,并非朱元璋偏愛張美人,也不是朱元璋多么欣賞寧王,完全是在為朱小寶考慮。
“孩子,北疆條件艱苦,以后咱們母子見面的機會怕是不多了,你去了那邊,一定要照顧好自己。”
張美人叮囑道。
寧王點了點頭。
“母親,我今天早上見過朱小寶了。”
“您這些年沒怎么得到過父皇的寵愛,難免會被一些奴才會輕視,我已經求過朱小寶了,以后您要是遇到了困難,派人出宮找他,他肯定不會不管的。”
張美人點頭回應道。
“好,娘知道了。”
“都說帝王家最是無情,孩兒,娘以后幫不了你了,未來的路,都得靠你自己走了。”
朱權認真地點了點頭。
“孩兒曉得。”
張美人輕輕應了一聲。
“你早些去做準備吧。”
寧王點點頭,轉身離開。
張美人望著寧王離去的背影,心中滿是感慨,眼眶也微微泛紅。
她實在無法給寧王什么有用的建議,也不知道最終繼承皇位的會是誰,是不是朱小寶,一切都是未知數,只能靠寧王自己去闖蕩、去判斷。
第二天清晨,春光明媚。
唐朝時,人們常折柳送別,而灞橋位于大唐城外的古道上,久而久之,灞橋折柳便成了送別的象征。
可惜,大明沒有灞橋。
在通淮門外的茶水攤上,朱小寶身后站著廖家兄弟,木桌上則放著一壺酒。
城門內,禮部的官吏將寧王的馬車送到了通淮門外。
寧王早就看到了茶水攤上的朱小寶,他示意車隊稍作等候,自己則撩起袍子,向朱小寶走去。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朱小寶笑著說道。
“這兩句詩雖帶著離別愁緒,但說出來倒是別有一番風味。”
:<a>https://953a6.xyz</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