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完,迭力必失看了看朱小寶,又看了看詹徽和李緣。
詹徽和李緣再次語塞。
他們雖然讀過孔孟的著作,但平日里都忙于政務,哪有時間鉆研這些細節。
這個關于漢文化的問題,他們一時還真答不上來。
要是答不上,豈不是更丟國家的面子?
他們心里埋怨朱小寶,若不是他先挑起事端,對方怎么會刁難呢?
可他們又不明白,朱小寶為什么要這么做。
就在眾人尷尬之際,朱小寶從容地答道。
“如今我們使用的是夏歷,而孟子所處時代用的是周歷。”
“孟子所說的秋陽,在夏歷中就是五、六月的烈日。”
“你不理解孟子的說法,是因為你只關注當下的大明,卻不了解我華夏四千年文化一直在演變。”
“漢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只知道當下,卻不了解歷史變遷,國家就容易走向滅亡。”
迭力必失暗暗握緊了拳頭,表面上卻依舊笑著說:
“朱小郎君果真是學識淵博!佩服佩服!”
他的話音剛落,旁邊的副使緊接著說道:
“聽你這么說,難道對漢家文化能做到百問百答?”
李緣見勢不妙,趕忙出面阻攔。
“呵呵,今天咱們就先不討論這些了,諸位要是感興趣,改日本官可以為大家引薦翰林院的學士……”
話音未落,朱小寶便盯著那蒙古副使,平靜地說道:
“你可是有高問?”
帖木兒汗國的副使目光落在朱小寶身上,微微拱手,帶著幾分挑釁地問道:
“老子出關之后,究竟去了哪里?”
此言一出,李緣和詹徽頓時臉色驟變。
這老子出關去了何處,本就是個千古謎題,無論是哪本典籍都未曾記載。
李緣心里焦急萬分,剛想阻攔朱小寶回答,可朱小寶壓根沒給他機會。
李緣暗自嘆氣。
年輕人到底還是沉不住氣啊!
他實在想不明白,為何老爺子非得指定朱小寶來參加今日這場宴會。
要是朱小寶答不上來,丟面子事小,可大明的威嚴該如何維護?
要是今日這事傳出去,他這個禮部侍郎,恐怕得被百姓們指責謾罵。
再看這群蒙古使臣,問出這種刁難人的問題,到底是安的什么心?
一個早就衰敗逃竄的小國,怎么敢如此公然的和大明叫板?
藍玉的眉頭也緊緊皺了起來。
他在意的并非朱小寶的自信,而是這些蒙古使臣的態度。
這些來自萬里之外的人,表面上對大明畢恭畢敬的,可言語間卻又透著一股能與大明抗衡的底氣。
藍玉心中暗自思量,他們的實力恐怕不容小覷,說不定骨子里根本就不怕大明!
藍玉猛地一激靈,腦海中突然閃過朱小寶之前說過的話。
難道這群蒙古人,當真不是當年在捕魚兒海被打得潰散而逃的北元貴族?
萬里之外的局勢他并不了解,也不清楚這個帖木兒汗國到底強大到了什么程度。
可帖木兒送來的那封國書里,那極盡謙卑的措辭,分明就是一個毫不起眼的弱小國家才會用的。
難道他們一直在故意示弱?
嘶!
藍玉越想越覺得可怕。
他偷偷看了朱小寶一眼,似乎明白了這小子為何在一開始就言辭犀利了!
這是在試探對方的虛實啊!
想通這點后,藍玉默默垂下眼皮,靜觀其變。
朱小寶神色鎮定,看著帖木兒汗國副使,不假思索地說道。
“老子出關后,便去了天竺!”
“在那里,他與釋迦牟尼相伴,傳下了大法。”
帖木兒汗國副使立刻追問。
“有什么證據?”
朱小寶語氣平淡地回應道。
“《通典》中關于浮屠的記載,和我華夏的《道德經》能相互印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