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允恭趕忙說道。
“皇爺您可不老,臣可喜歡聽您教誨了。”
“哈哈!”
朱元璋抬起頭,笑著喝了口茶,放下酒盅,看似不經意地問道。
“你家老五家那閨女,今年多大了?”
徐允恭猛地一怔,趕緊恭敬地放下筷子,回答道。
“回皇爺,我家五妹剛年滿十七。”
朱元璋“唔”了一聲,又輕聲道。
“十七歲,唔,正是好時候啊!”
徐允恭看著閉眼沉思的老爺子,小心翼翼地試探道。
“皇爺,您這是有什么打算嗎?”
朱元璋笑了笑。
“沒什么特別的打算,吃飽了嗎?”
徐允恭聽出老爺子這是要讓他離開了,連忙說道。
“那臣便先行告退了。”
朱元璋點了點頭。
等徐允恭離開后,朱元璋又回到龍椅上,繼續批閱起了奏疏。
看著徐允恭遠去的背影,朱元璋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絲難以捉摸的意味。
他的思緒飄到了徐家五姑娘,徐妙錦身上。
不禁想起在朱小寶府上,和一個小姑娘下棋的場景。
那姑娘聰慧機靈,說不定老徐家興辦書院的點子就是她出的!
這般想著,朱元璋的眼中突然閃過一絲驚訝。
徐妙錦才十七歲,自家大孫也才十八歲上下,兩人都是大明未來的希望,聰明絕頂,見識非凡。
要是他們能走到一起,徐妙錦日后說不定能成為大孫的得力幫手。
雖說后宮不得干政,但咱妹子當年也幫了自己不少忙。
老四和徐家的婚事,不正是妹子提議的嘛!
想到這兒,朱元璋嘴角微微上揚。
還記得當時和徐達喝了杯酒,就定下了老四和徐家的親事。
朱元璋把手中的奏疏放在桌上,手指輕輕敲著桌面。
這小姑娘如此聰慧,將來指不定有什么大作為。
要是她能一心輔佐大孫,那肯定能助大孫一臂之力。
可要是她心里只裝著中山王府,那放在大孫身邊可就是個潛在的威脅!
朱元璋慢慢瞇起眼睛,眼神中閃過一絲狠厲。
大孫啊,咱不想你傷心,可也不知留下這姑娘,會對大明的局勢產生什么影響……
所以,不得不防啊!
朱元璋拿起筆,在題本上緩緩寫道。
“欽賜徐家五姑娘徐妙錦下嫁孔府……”
可剛寫了一半,老爺子的手突然停住了。
他這一生向來乾綱獨斷,可這次卻猶豫了。
他心里有些顧慮朱小寶。
他身為皇帝,本可以決定一切,包括徐妙錦的婚事。
但此刻,他卻有些不敢下筆。
之前朱小寶在雨中淋了那么久,還嘴硬說傘被風刮跑了,什么男子漢大丈夫不能被感情左右。
哼!
他那點小心思,朱元璋還能看不出來?
罷了!
朱元璋沒再繼續寫下去,打算明日找朱小寶談談后,再做決定。
二月中旬的寧波港,一片繁忙景象。
大明東南沿海的這個港口,船只密密麻麻地排列著。
各式各樣的二桅、三桅大船整齊有序,港口上人頭攢動,黑壓壓的一片,各種呼喊聲、號子聲交織在一起,喧鬧非凡。
明初實行海禁政策,不過海禁只是禁止民間漁船出海,官船漕運依舊可以正常通行。
三艘巨船,從東南的福建泉州港啟航,抵達寧波衛。
之后再從寧波衛轉入內陸漕運,一路朝著大明的應天城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