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秦魏兩國的恩怨,可謂連綿數百年了。二國領土接壤,早在彼此存在之時就開始有著摩擦,世代累積之下,仇怨自然越發深厚。
更為重要的是,秦國若想走出西部,進軍中原,魏國是諸多要第一個拔出的攔路虎。而魏國若想不腹背受敵,安然收復三晉,一統天下,秦國也是必須拔除的一個釘子。
因為這種利害關系,再加上世代累積的仇恨,魏國在這兩代國勢鼎盛之后,一直積極的對秦展開攻勢。而秦國本身則是日漸衰弱,沒有能力抵抗強魏,被剝奪了河西六百里的土地,甚至那座堪稱國門的函谷關也被奪去。
曾經稱霸春秋的秦國,如今只是茍延殘喘,在強大的魏國面前苦心求索著生存之路。
如今年輕氣盛的魏惠王初登大位,正是意氣風發,妄圖進軍中原,問鼎天下的時候。在大將軍龐涓的建議下,當即決定對秦國用兵,要徹底摧毀這個蠻夷之國。
河西平原之上,戰火頓開!
鬼谷門徒,魏國大將軍龐涓親自率領十萬精兵進攻已然破敗的秦國。
秦國如今在位的乃是秦獻公,此人倒也算得上一代明君,昔日魏國任用吳起伐秦,秦人節節敗退,幾近亡國,當時獻公之父重傷隕落,他臨危上任,很快穩定了局面,對國人立下誓言,此生絕不讓秦國再丟失一寸土地。
然后他直接把都城遷到河西之地,這里是魏國伐秦的必經之處,也是一個最為危險的地帶,隨時可能成為戰場。
把都城建在這里,秦獻公就是為了表達出一種決心,魏國若想攻入秦國,首先就要從他的身體爬過去,只要他還在,國門就不失。
在那之后,他帶著秦國人與魏國在數十年之間打了大大小小不知多少次仗,耗盡了國力,但國人始終不曾有過半句怨言,他也做到了昔日的承諾,不曾讓秦國再丟半寸土地。
這樣一位久經沙場的王者,這一次的心情卻有些絕望。
多年的戰爭下來,本就衰弱的秦國早已打盡了最后的底蘊,此刻面對魏國最精銳的軍隊,最強大的大將軍龐涓,秦國所能拿出的也只剩下五萬老弱之兵了,至于強者,除了獻公自己,舉國上下也只剩下他兩個兒子和一些族老可以上得了臺面了。
這樣的情況,真的有一絲一毫贏的可能性嗎?
捫心自問著,秦獻公心情十分憂郁,因為那結果他早已可以想象。
知父莫若子,他的想法被兩個兒子看著眼里,長子贏虔當即上前道:“父公不需擔憂,我大秦雖然積弱已久,但眾多老秦人還在,氣節猶存,縱然不敵魏國,我等絕不畏懼,縱死也絕不后退一步!”
二子贏渠梁也道:“魏國已然殺上門來,我們唯有迎敵,還請公父莫要遲疑。”
“好,你們說的不錯,是公父老了,沒有了當年的果決了。想我秦人昔日初來西部,毫無根基,不就是靠著一股硬氣才在這扎下了根嗎!魏國有什么了不起的,大不了再回到以前那種游牧一般的生活而已,我秦人有何畏懼!”說著,獻公抬頭看向遙遠的河西平原對面,那里一股大軍正在云集而來,殺勢驚天。
“魏國人殺來了,大秦的子民們隨孤出戰,讓他們這些勢我等為蠻夷的人知道我們的厲害!”獻公一聲高喝,數萬秦軍如火如荼的沖向遠方,背影格外雄偉與凄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