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解釋說,這是因為生態系統太小了,無論我們多么嚴謹的去進行精確計算,但是經不起時間的風浪的,同理,宇宙飛船的缺點也在這里。
因為他們做不到將飛船造就的和地球那般大,也不可能完全復制地球的生態系統。
又有學生提出了疑問,說可以乘坐宇宙飛船移民到新的星球。
老師說,從目前探索到的外星系中,適合人類居住的星球在幾百光年以外,他們就是乘坐最快的飛船也要十七萬年才能到達,而飛船上的生態系統支持不了這么多年
學生們沉默了,李老頭看到這里也沉默了。
而接下來老師的話,更是再一次擊到李老頭的內心深處。
原文是這么說的。
孩子們,只有像地球這樣規模的生態系統,這樣氣勢磅礴的生態循環,才能使生命萬代不息人類在宇宙間離開了地球,就像嬰兒在沙漠里離開了母親
“只有在地球才能使生命萬代不息,人類離開了自己生存的星球,就像嬰兒離開了母親”
李老頭將這位老師的話重復的看了一遍又一遍。
他也是一名老師,亦是一名學者,他品出了這句話不平常。
從科學角度來講,書中的人類帶著自己的星球流浪,是因為只有地球的生態系統才能讓他們生存下去,這是最合適,也是最科學的方案。
而從人類的感情來講,地球就是自己的家鄉,是故土
在廣袤無垠的宇宙,人類是多么的微弱而渺小,是地球給了我們庇護,讓我們曾經無憂無慮的生活,讓人類能在宇宙中有了棲息之所。
但現在災難到來,太陽災變即將吞噬我們的“地球母親。”,難道我們要拋棄她,自己去逃亡嘛
理智告訴我們是可以的,她不會怪我們的,哪有母親會怪罪自己的孩子
可人類不是冷血動物,是有情感的高級動物
文中的所有人類都知道,他們這一走,就是永別,再無歸來的時候,即便能回來,那時候他們的“地球”母親也不見了
他們愛這土地,愛這故鄉,愛生養他們的母星
所以,文中的人類沒有選擇落下任何一人,帶著了所有的瓶瓶罐罐,帶著自己的母星去逃亡,去流浪,即便路途遙遠,危險重重
但他們無所畏懼縱使他們的計劃失敗了,在流浪的路程中消亡了
他們能接受死亡,不能接受的是拋棄養育他們的地球母親。
因為她承載的不僅僅是生存的資本,還有他們作為人類的尊嚴與底氣
即便這個時候死亡了,人類也是自豪地去死,因為他們盡了最大的努力到最后一刻都沒有放棄自己的家園
一句話家在人在,家亡人亡
“真是震撼人心啊或許也只有我們東方人才能寫出這樣的科幻吧,也只有我們才對故土對家園這么眷戀和熱愛就憑這一句話,整篇就已經升華了”
李老頭很是感慨,他想明白了話里背后的深意。
其實他還少想了一點,老師的話里也有教育意義,是在教育孩子們要知道保護家園,保護母星,呵護她孕育的生態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