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無論是從科學方面,還是情感方面考慮,文中的人類最終還是選擇了“流浪地球”計劃,而這個逃亡計劃總計分為了五步。
第一步開篇所寫的剎車時代,用一萬多臺發動機使地球停止了自轉,書中的主人公就是在這個時代的末尾時出生的。
正因為停止自轉,再加上發動機帶來的高溫,地面上海嘯不斷,有極寒,極熱等環等各種環境災難,所以人類已經轉入地下生活。
第二步叫逃逸時代,全功率開動地球發動機,使地球加速到逃逸速度,飛出太陽系;
目前書中的主人公就處于這個時代。
至于后面的三步分別叫流浪時代i。
流浪時代2。
新太陽時代。
這個過程將延續兩千五百年時間,一百代人而截止到現在才過了三百多年。
最終流浪地球的上篇也是在主人公的記憶中結束的。
他出生的時候,也是啟航的日子,同時也是悲傷的日子
地球上路了,人類上路了,而最疼他的爺爺卻去世了。
爺爺在彌留之際留下的遺言是書中那一代人類常說的一句話。
啊,地球,我的流浪地球啊
現在再看到篇章結束的那句“流浪地球”,李老頭才明白其所代表的含義。
也知曉了名為什么要叫流浪地球,除了這四個字,用什么形容詞都不合適,更不貼切
“改成流浪文星會不會更好點算了,不亂出主意了,代入感一樣的,地球就是文星,文星就是地球,書中的人類就是現實中的我們”
“就是開篇的故事背景鋪的這么大,后面劇情能不能兜著住啊要是頭重腳輕,可就壞了”
李老頭看完上篇后,心中是既開心,又有些擔心。
從他當前的判斷可以得出,僅憑這上篇,就已經是不輸鄉村教師多少的佳作了,不敢說穩拿第一,但前三絕對沒問題。
就這樣抱著期待,又擔心的心情,李老頭翻開了下一頁。
新的一頁,依舊是六個大字,中篇逃逸時代
逃逸時代開端,地球已經起航,但并不是直接飛出太陽系,她還要繞著太陽轉15圈,進行加速前的預熱,每一圈加速一點點,15圈后加速度到達科學家計算好的逃逸速度,然后前往目的地。
而這15圈的轉動在李老頭來看,更像是地球在向太陽的告別儀式。
人類在她的身體里生存,地球同樣繞著太陽公轉了幾十億年,她和太陽之間的關系類似于人類兄妹間的感情。
只是這個時候的人類已經忘記太陽帶給他們的光和熱了,他們只記得太陽將會爆炸,爆炸會把人類的文明毀滅。
他們開始恐懼太陽,逃入地下,不再向往光明,喜歡待在黑夜之中,同時也將這種恐懼感也傳給了下一代。
主人公就是在黑暗與恐懼中成長起來的,所以他看到太陽的時候,才會這么害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