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聽說是刑部吳尚書,車中越秀一輕咦了一聲。車外家丁沒注意,越千秋卻聽到了,等人去后,他放下窗簾就故意問道:“怎么,吳尚書家很有錢,居然能招來大盜?”
越秀一沒好氣地瞪了越千秋一眼:“別胡說八道!吳尚書從前當過兩任巡武使,從武品錄上除名了兩個門派,現在又當著總理天下刑名的刑部尚書,興許是得罪的人趁機鬧事。”
不就是老爺子口中那個人厭狗憎的無人緣嗎?
刑部尚書吳仁愿和擔任戶部尚書的越老太爺那是死對頭,老爺子幾次受氣后回到鶴鳴軒破口大罵,越千秋當然心中了然。可越秀一說什么巡武使,什么武品錄,他頓時愣住了。
他記得在鶴鳴軒中翻書的時候,在某本私人筆記上看到過相關名詞,與此相關的還有百多年前一段狗血滿滿的故事,可他一直當是戲說而已,現在看來似乎是真的!
想到這里,他立刻對越秀一問道:“長安,戚悠然這個名字,你聽到過沒有?”
越秀一頓時皺起眉頭:“什么戚悠然,你從哪聽來的?”
“爺爺說的。”越千秋理直氣壯推到越老太爺頭上,隨即有意激將道,“看來你不知道啊,孤陋寡聞了吧?”
“誰說我不知道!”越秀一頓時火了,“衛朝末年,幽帝少年即位,不愛老臣愛年少,朝中清一色都是年輕官員當家。他喜歡看比武,廣選天下武人參加御前比武。正好那時候天下不是叛亂就是盜禍,朝廷鎮壓不住,往各大門派求師學藝的人本來就有大把,所以參加的人很多。第一次比武,摘得頭名的就是這個名不見經傳的戚悠然,那時候人才二十四歲!”
見越千秋有些驚訝地看著自己,仿佛意外他的博學,越秀一不禁說得更得意了。
“那時候天下最有名的門派是少林、青城和峨眉,可卻讓戚悠然占了先。他對幽帝坦白師承說是出身佛門的俗家弟子,卻有人揭發他其實出自彌勒教,是邪教傳人。可幽帝只看重戚悠然武藝高強,長得又一表人才,立時留在身邊當了侍衛,其他人就賜金還鄉了。這還不算,后來第二次第三次比武,戚悠然次次下場,從無敵手,最得幽帝寵信。”
越千秋簡直有些唏噓了。這故事他當初看的時候覺得太傳奇范了,壓根沒想過是真的。
結果它好像就是真的……
不知道越千秋已經開始瘋狂腹誹,越秀一自己也說得越來越起勁。
“那些落敗的雖說瘋狂詆毀戚悠然,可他深得圣眷,幽帝還收了人當義子,他的官一路越當越大,反而收拾了不少人,連三大派都被壓得不成樣子。各大門派不得不服軟,一面把最厲害的高手送到幽帝身邊討好,一面卻和當地豪強勾結,策反官吏,拉起義軍造反。”
“那個戚悠然雖說頗為能干,親自率軍平亂好幾次,可后來不知怎的和幽帝起了齟齬,被幽帝設伏殺了,那彌勒教也被各大門派殺得煙消云散,可天下已經徹底亂了。就連咱們大吳太祖皇帝也曾經隱姓埋名到各大門派學藝,成立義軍的時候,還拉了幾個志同道合的師兄弟隨他征戰。開國七家國公,四家都是這樣來的。”
越千秋笑了一聲,懶洋洋地接口道:“是啊,可緊跟著就是太祖登基之后想限門派是不是?結果北邊西邊都不太平,動不動就得打仗,打仗就需要兵,門派出來的武人不少都投效軍中,上上下下牽涉太大,最后也限不下來,只能左一條右一條定規矩,還出了武品錄。”
“武品錄是后來才出的!”越秀一不滿地反駁道,“聽說開國的時候,下九門可是下十八門,武品錄出來這五十年,已經少了九家下品門派了。現在的上三門,中六門,下九門,能擁有的田畝都有定數,能收的弟子也有定數,每三年還有巡武使去考核評定,主持升降除名。”
越千秋心不在焉聽著這些條例,想到自己一度把那本筆記當成小說看了,不由得發出了一聲嘆息。
可就在這嘆息聲出口之際,耳朵很好的他敏銳地捕捉到了又一聲嘆息。和他的悵惘不同,這嘆息中飽含憤懣和不甘,就仿佛游魂一般。
那一瞬間,他只覺得渾身汗毛都倒豎了起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