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距離霸州最近的城池,永清城素來是北燕商人前往霸州榷場的必經之路。然而,此前霸州榷場激變,有一支北燕兵馬假扮行商前往劫掠,事敗之后,所有北燕商人全都遭到了竺汗青的驅逐。盡管有些商人見勢不妙悄然回鄉,卻也有不少仍然抱著僥幸留在了永清。
不為別的,那些特產南吳的貨物在北燕乃是暴利,誰都不愿意放棄。
可他們這一留,就留出了大問題來。誰都沒想到,年前剛剛調來駐扎在永清,麾下有兩千兵馬的那位蕭金將軍竟然會和固安以及安次兩城達成了一致,公然宣布占據了上京城,剛剛登基的那位六皇子是偽帝,并且傳檄天下,號召北燕四方兵馬勤王反正。
而這時候,還留在永清的這些商人就是想跑都來不及了。整個永清城從傳檄之日開始就進入了戒嚴狀態,不許進更不許出,一貫和官府關系良好的他們也不例外。有人不死心還想去找城里那些縉紳打通關節,結果得到了一個讓他們大驚失色的消息。
那些本地的望族縉紳也都沒法進出城門。不但如此,那位蕭將軍軟禁了永清縣令,一口氣砍了八個不服從命令的文官,其中,據說便有那位新君六皇子的一個小舅子!
情知在這種情況下,貿貿然離開永清說不定會更加麻煩。畢竟,回頭那位敢于造老爹反的六皇子絕對會追究到底。于是,原本急著離開的商人們不免都蔫了菜似的,不但不敢離開,反而求神拜佛地希望永清城能夠保住,六皇子坐不穩皇位倒臺,免得回頭他們遭了池魚之殃。
可就算如此,當這一天太守府突然發來請柬,請他們當天晚上去赴宴的時候,大多數人都是心情忐忑,坐立不安,誰都不想去面對那位手段狠辣的蕭將軍。然而,送信的兵卒卻直接留下不走了,口口聲聲稱奉將軍令,晚上直接護送他們過去。
面對這樣強硬的邀請,即便再不情愿,一群本來就夾起尾巴做人的行商們只能心不甘情不愿地前去赴宴。每個人都硬著頭皮打點了一份厚禮,只希望能平安度過這場鴻門宴。可當一輛輛車到了地頭,發現被強行請來的,還有不少本地縉紳望族,一群人就不能淡定了。
好在護送的軍士們形同押送似的把他們帶到了院子里,之后就撒手不管,眾人頓時根據往日彼此之間的交情關系,三三兩兩湊成一堆,不多時就得出了幾乎一致的結論。
那位愣頭青似的年輕將軍,不會打算向他們攤派軍費吧?
就在眾人議論紛紛,漸漸有些義憤填膺的時候,一個響亮的聲音突然響起:“將軍有請諸位赴宴!”
二三十號被人“禮請”過來的賓客你眼看我眼,等發現四周圍早已經站滿了手按腰刀的親兵,形勢比人強,卻也不得不唉聲嘆氣地隨著幾個面無表情出來領路的親兵入內。幾個本地的縉紳往日里都是官府的座上嘉賓,對這兒的格局了若指掌,走著走著就發現不對了。
公堂那地方自然是不適合飲宴的,而后院適合設宴的,也就是他們心里有數的幾座樓閣,可眼下看那前進的方向,根本不是往后頭去,眼瞅著更像是朝關押犯人的牢獄那邊去的!
這下子,心中驚惶的他們少不得悄悄告訴其他人這一發現,沒多久就有人不肯走了。甚至有膽大的破罐子破摔,直接一嗓子嚷嚷道:“蕭將軍這是打算把我們帶去哪赴宴?這眼瞅著就要到大牢了,難道如今將軍宴客時興到大牢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