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南山轉頭看了看王以純和章明杰兩人,竟然毫不發憷的質問:“這就要問問章局長了,請問我們廠沒打過更新設備的報告,沒打過引進技術的報告,沒打過給與工廠更多自主權的報告嗎?”
“這……”
王以純和胡文海的目光都落在章明杰的身上,看的他滿身不自在。
“二廠是打過報告,不過全繡城哪家企業沒打過這種報告啊!”章明杰有點委屈的說道:“我們總不可能滿足所有人的要求,也不可能單獨滿足誰的要求吧?”
“王市長,看來根子不在無線電二廠身上,而是在工業局啊。”
胡文海心里暗喜,這可真是瞌睡送來了枕頭。他之前一直和王以純、章明杰扯皮,就是卡在了這里。
胡文海想用市場方式去選擇項目分配的方式,而王以純和章明杰卻是要按照輕重緩急將這批項目分配下去。
誰的負擔重、誰的日子過不下去,誰的級別高……
就這么把項目一層層的分配下去,和過去幾十年的做法也沒有什么不同。
但胡文海不可能同意這種要求,因為很簡單,這并不能為繡城帶來什么根本性的改變。要想通過這筆70億美元胡文海爭取回來的份額,帶動繡城經濟的發展,那就絕不可能依靠過去的那種分配方式。
否則別看這筆項目能賺的錢不少,可撒到繡城上百萬市民口袋里,卻也不過就是胡椒面一樣,炒了菜根本就看不見。
“這個,話不能這么是有難處的。”章明杰連連解釋:“胡總不知道,工業局這個家不好當,尤其是咱們繡城的。雖然是老工業城市了,但正也因為如此,普遍效益都比較成問題,產品性能落后、生產能力也不足。我要是不能一碗水端平,下面的廠長說不定明天就能把我的辦公室砸了”
說著,章明杰還恨恨的看了白南山一眼。
“我說章局長,你們工業局什么權力都抓在手里,我們下面的企業有問題不找你找誰?”
白南山這一句話就把章明杰給堵了回來:“去年南方就有廠長給省委書記在報紙上寫信,五十多名廠長聯名,請政府放權給企業解綁。我聽說南方現在很多地方國營企業的廠長權力都大了不少,你再看看咱們東北,可有一點動靜么?”
“各地情況不同,不能一概而論嘛。”章明杰竟然被白南山說的有些吶吶難言。
胡文海也是無言的嘆了口氣,哪怕再過三十年,在東北這片土地上仍然沒有南方人那種“闖勁兒”。官方力量在經濟中,始終占據了主導地位。求穩、小富即安、迷信權力等等社會現象,也始終制約著東北的經濟發展。
不管是八十年代還是不遠的未來,東北人就業的選擇順序始終是第一公務員、第二國企單位和上市企業、第三沒編制但有權力給公家干活的人……
幾十年形成的社會風氣,實在難以短時間就扭轉過來。甚至你也說不清楚,究竟是經濟環境塑造了東北的社會氣氛,還是社會氣氛形成了特殊的經濟體系。
可未來東北的振興再振興,輪番幾次中央就差上心臟起搏器的振興方案結果如何?恐怕只能讓人失望的嘆口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