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年代經濟劇烈變化的時候,本來是一個重塑東北人思想的好時機。可惜東北國有經濟優勢太大,重工業為主的經濟環境,最終被九十年代基建熱潮帶來的紅利把一切矛盾和問題給壓了回去。這顆地雷什么時候能夠再重新被起出來,那就不得而知了。
過了十年代東北經濟最困難的這個時間點,再想去做點什么,就得面對整個社會恢復回來的保守勢力的反撲。
胡文海自問,他可沒有這個本事,甚至就連發改委的老工業基地振興計劃不也沒做到?
“王市長,您也知道這次的項目可以說幾乎能算是政治任務。”胡文海掉過頭去,看向王以純說道:“繡城這批業務是用來在國際上出口的,關系到我國未來十年在國際軍火市場上的份額和聲譽,可以說是意義重大。我還是那句話,業務必須搞內部招標,而不能搞排排坐分果果那一套!”
實際上八十年代搞招標也不是什么新鮮事,對國際企業進行招標的情況在八十年代普遍發生,就是國內業務也有很多使用招標形式的。
但話說回來,八十年代的招標也很“有趣”。因為如果一個招標的范圍太小,往往都是一個系統內、一個轄區內的企業,關系比較親密甚至有共同的上級,結果最后很容易形成圍標的情況,決定標的歸屬的也就是上級領導的一句話而已。
但是很顯然,胡文海所說的招標,就是不許工業局進行指定,大家全憑本事爭標的方式。
這種把國企裸放到擂臺上互相咬的經驗,對繡城企業來說可是再“新鮮”不過了。深怕出點什么亂子,章明杰這個工業局局長的臉還往哪放?
王以純也不想這么松口,畢竟招標或許對業務開展更有利,可卻不利于繡城工業的統籌管理,這就是在砍斷繡城政府伸向繡城國企的手。
而且可以預見的是,一旦決定使用招標方式,將對繡城的經濟產生嚴重的壓力。為了獲得標的,甚至是因為標的帶來的企業自主權力,肯定會帶動一輪生產設備投資熱潮。
這將大量的抽取繡城世面的流動資金,換取新設備更新新工藝技術。如果新投資上去了,業務卻沒拿到手,最后這個損失是誰的鍋?
解鈴還須系鈴人,王以純的目光投向了白南山。
“白廠長,你來說說嘛。”王以純敲著桌子,“對投標你熟悉嗎?如果要通過招標來確定業務歸屬,你認為如何?”
“報告王市長,我熟悉!”白南山皺眉想了想,抬眼說道:“如果要通過招標來選擇業務歸屬,我們無線電二廠……”
王以純見到白南山的欲言又止,心里一陣輕松。說白了,以無線電二廠的情況來看,如果是招標選擇那多半是沒他們什么事情。
為了能夠拿到業務,白南山是肯定要反對招標的。大概他之前是不知道胡文海打的什么算盤,為了討好這個明顯能做決定的人,這才順著他的話說了幾句。
但現在知道了胡文海是要搞招標,就不信白南山還會挖個坑自己跳下去不成?
“我們無線電二廠,完全贊同搞招標決定業務歸屬!”
“啊?”
【搜索引擎第一時間收費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