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文海捧了沈飛。給熊貓國產化砸錢,這多半都是能落到空軍口袋里的。
但是國內的船廠卻不是海軍能插手的,六機部——哦,現在改名叫中船總公司了。國內造船業絕大多數的業務,反而不是海軍帶來的。
雖說保海軍是中船總公司的政治任務,但造船業發展的再好,海軍也確實是真的不會有太大的利益在這里。
說了這么多,胡文海心里就是一個念頭——難!
海軍要臉。不愿意從胡文海的碗里搶食,海軍軍工口也沒有這么大的影響力!它手上有幾個軍工廠。盈利能力都很堪憂,和陸軍、空軍沒法比。
造船業進步海軍拿不到什么直接利益,所以巨型總段造船法搔不到海軍的癢處。
要給海軍想一個“吃飯”的路子,胡文海一時還真是沒有思路。來快錢的話,他倒是記得三哥家里有幾處神廟可以去挖。但堂堂中國海軍,總不能去做盜墓賊吧。怎么說海軍也要端著點五大流氓的逼格不是。
而且海軍恐怕對賺快錢也沒興趣,一著到手的錢不禁花。海軍出海那就是燒鈔票的,挖神廟能讓艦隊開出去幾次?
所以說,還得有細水長流的路子適合海軍,至少能把艦隊的維護費用給賺出來。有些話不能說的太透。歷史上一文錢難倒了英雄漢,為了養活艦隊,海軍也做了點錢沒賺多少但是名聲壞大了的買賣。
為了不重蹈覆轍,胡文海必須謹慎考慮才行。
“如果可以的話,池秘書能不能給我一點時間?”胡文海躊躇:“一時間我真沒有什么好的辦法,不過池秘書你放心,這事兒我應了!我放在心里呢,一定給海軍找出一條路子來。”
池秘書面露喜色,猛的點頭:“有胡總這句話就行,我相信你的能力!首長也相信你的能力!”
胡文海暗自松了一口氣,他倒不是怕海軍不講理非要他立刻想出個辦法來。而是擔心升米恩斗米仇,別是海軍覺得自己出手是應該應份的。
如今有池秘書這個“承情”的態度,他心里也就有了充足的動力。
胡文海與池秘書最后隨意的聊了聊,掌握了一些海軍目前有意推進的軍轉民項目,然而可惜沒有發現什么他知道的有前途的好項目。
池秘書屢屢拍胸脯保證,只要胡文海記得有心幫海軍這個忙就行。不論能不能有一個結果,海軍都記得胡總你這個朋友。
倆人就站在渤船舾裝碼頭不遠處的海邊聊了半天,在食堂小灶吃過飯之后,胡文海辭別了池秘書,在渤船廠區又轉了兩圈。
他離開這段時間里,可以看出渤船的工人們精神面貌確實是不同了。
胡文海始終記得他當年從一位職業經理人口里聽來的一句話,“跟工人光談情懷不發獎金的老板都是耍流氓!”。
企業文化也好,團隊培養也好,提高工人素質也罷,千萬記得談錢!
一流的工人首先要有一流的報酬,有了穩定的人生保障之后。工人才會跟你講責任心。
說白了,八十年代中國國企工人責任心的普遍缺失,和工作報酬有著直接的關系。簡單的說,就是工資跑不贏cpi,工人自然沒有了好好工作的動力。
胡文海接手渤船之后,工資雖然還是國家規定的那些。但各種各樣的生活補助、計件提成和獎金源源不斷,逢年過節還有豐富的福利。
有這些豐厚的物質基礎打底,推行起嚴格的質量管理和標準化自然是事半功倍。
到了1985年的九月份,渤船經過緊鑼密鼓的技改和擴大生產,已經具備了同時開工三艘船九到十五個巨型總段的能力。
但這只是一個開始,胡文海是看不上重工業那漫長的生產周期和薄弱的盈利能力的。他入手渤船不是為了造船,而是為了推廣巨型總段造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