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遠洋漁業的情況,我看還是請水總的白經理說兩句吧。舟山漁業在今年組建了咱們國內第一只遠洋船隊,這方面是不是有些資料?”
水產總公司的白總經理沉吟了一下,緩緩的點了點頭:“我們之前對國際上的遠洋漁業進行了一定的調查,今年舟山漁業公司派出了一支13艘漁船的遠洋船隊,趕赴西非海域進行遠洋捕撈。從目前的進展來看,年利潤大概能達到一千萬美元左右。不過這個過程中也有不少問題,我國沒有遠洋漁船建造經驗,遠洋漁船偏小。成本偏高,不適合遠洋作業等問題比較嚴重……”
“好了,讓你介紹遠洋漁業的資料。不是讓你談困難的。”邵局長皺眉,打斷了白經理的話。
水總那點小心思他心里清楚,年利潤肯定不止是一千萬美元,不過是怕說的太多了,引起上面的關注而已。
像這種新生業務,肯定要多強調困難,這樣一方面出了問題才不會被打板子,另一方面最好還能阻嚇后來者分薄資源,這都是官場上的老套路了。
不過今天不是主管部門調查下屬企業的經營狀況。而是調查海軍進入遠洋漁業的可能性。
邵局長明白干脆問道:“白經理,請你介紹一下國際遠洋漁業的情況吧。海軍如果在這個領域投入。要達到年十億人民幣收入,需要有什么準備?”
“這個。十億人民幣……”
白經理心算了一下,皺眉答道:“我想,大概要投入一百艘漁船吧。但是肯定不能全部放到西非海域,可我們對世界上其他遠洋漁場的了解又比較薄弱。”
他想了想,最后猶豫的下了結論:“我認為,要通過遠洋漁業實現年十億人民幣的收入,是比較困難的。”
“這樣么,遠洋漁場的資料郎教授,魔都水產大學有沒有什么研究?”
魔都海洋大學的前身是魔都水產大學,在遠洋漁業方面,水產大學的郎教授是國內少有的專家了。
郎教授剛要開口說話,卻聽到一個年輕的聲音插進了話來。
“請稍等一下,我覺得大家目前的思路有些問題。”
第二百八十二章
“思路……有什么問題?”
遠洋漁業的利潤率不低,但是偏重于積累和投入。以蘇聯為例,在蘇聯解體之前,遠洋捕撈是蘇聯補充其糧食體系的有力支撐。
從二次世界大戰之前,蘇聯就已經在重視開發遠洋漁業資源。到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全世界最先進、最大的遠洋船隊,就是蘇聯所有。
區別于中國或者其他國家的遠洋漁業模式,蘇聯是通過常年對遠洋漁業資源研究,掌握了世界漁場分布的詳細資料,并且蘇聯的遠洋捕撈船更是相當先進而且規模巨大。
這樣一來,蘇聯才在世界上坐穩了遠洋漁業的王者寶座。
和蘇聯遠洋漁業相比,中國的遠洋漁業起步晚,1985年才派出第一支遠洋捕撈船隊,積累薄弱而且對遠洋漁業的研究匱乏。
派出的船隊也是近海捕撈船隊里相對噸位較大的改造遠洋漁船,性能和技術都不占優勢,甚至可以說相對簡陋。
在這樣的情況下。要想憑借遠洋漁業增加海軍的國防開支,也似乎只有走量這一條路了。
胡文海說這個思路有問題,雖然礙于他的身份比較敏感。在座的眾人不方便明確表示反對,但眼神中都透出了一股不信任。